轉變模式優化體驗 發展高質香港旅遊

  旅發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訪港旅客初步數字約3,400萬人次,對比疫情前的旅客量大約恢復了一半左右。有政黨昨日就本港如何發展高質量旅遊,迎合旅遊新常態提出建議。本港確實有必要認真總結疫後復常通關一年的經驗,主動調整旅遊模式適應旅客需求的轉變,尤其是發揮本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優勢和定位,拓展文化旅遊、盛事旅遊和深度旅遊,增加高消費旅客和過夜旅客的比重。特區政府要積極統籌規範業界轉型發展,提升旅客接待能力和改善旅遊體驗。

  旅遊業是本港主要經濟支柱之一。在疫情前的2019年,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3.6%,僱員人數約232,700人,佔整體就業人口約6%。本港恢復疫後正常通關已滿一年,整體旅遊業穩步復甦,並且以東南亞市場復甦最快,其中菲律賓和泰國旅客量已超越疫情前。

  要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首先要了解市場的最新需求。業界的最大共識,是旅客來港的旅遊模式已發生改變,昔日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遊」已經難以滿足旅客需要。不少內地旅客都表示,十年前來港主要以購買奢侈品和電子產品為主,但隨着兩地消費在價格和選擇上的落差收窄,現在更多是來港感受節日氣氛或參加文化活動。本港旅遊業界必須主動針對旅客口味的轉變,提供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尤其是要利用本港國際化和中西文化薈萃的優勢,開發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和深度旅遊。

  本港不少地區都擁有豐富和優質的旅遊資源,例如各區有各自不同的歷史建築和文化底蘊,全港性的有故宮文化博物館和M+博物館,還有眾多電影場景打卡位、遍布南北的名人蹤跡。業界只要適當打造,就能夠塑造獨特的文化旅遊城市形象,迎合新生代的旅遊需求。另外本港中西節日交融,既有西方的聖誕節和復活節,亦有中國傳統的農曆春節和端午節等,正好可以體現作為東西文化溝通橋樑的獨特角色,精心謀劃節日經濟。

  其次,本港需要發揮聯通內外的獨特優勢,着力吸引高消費的過夜旅客,打造中高端消費旅遊城市形象。本港潛在的旅遊市場非常廣闊,既可以探討恢復和擴大「一簽多行」措施,擴大來港個人遊的內地城市名單;又可以有針對性地開拓中東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旅遊市場。

  下月「球王」美斯訪港比賽,門票在開售當天一小時內售罄,加上啟德體育園預計今年內啟用,政府和業界應持續舉辦更多國際級盛事,加強文化體育活動與旅遊業的融合效應,開發更多深度旅遊、盛事旅遊、郵輪旅遊等特色旅遊項目。另外隨着內地日益開放旅遊市場,本港更可以聯同周邊的澳門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吸引更多高增值的「一程多站」遊客以香港為來華旅遊的集散地。

  優秀的旅遊產品必須有足夠的接待能力相配合。在剛過去的除夕元旦假期期間,累計約有43萬人次的內地旅客訪港,除夕夜煙花匯演後出現部分內地旅客滯留本港通宵等候的現象,顯示提升旅遊接待能力的迫切性。這是一項跨部門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口岸制定通關應急預案應對節假日通關客流,亦需要港鐵和跨境巴士業界加強服務能力,同時需持續通過補充勞工計劃和本地培訓為旅遊業界提供充足人才。

  旅遊業是一個地方綜合服務能力的體現,在建設高質量旅遊的過程中,特區政府需充更加積極有為,協調規範相關各行各業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力,轉變經營模式,擦亮香港旅遊的金字招牌,持續增強旅遊業的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