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瞄準戰略必爭領域 加快大科學裝置建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1月15日上午,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廣州開幕,廣州市代市長孫志洋向大會做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部署新一年工作時在聚焦科技強市方面着墨頗多,提出將加快人類細胞譜系等大科學裝置建設,推動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等科創平台產學研融合發展,成片成勢打造灣區半導體產業園。

  廣州市代市長孫志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2024年廣州要釋放戰略科技力量創新動能,具體包括健全廣州實驗室央地協同和服務保障機制。加快冷泉生態系統、人類細胞譜系2個大科學裝置建設。啟動實施「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充分發揮國家駐穗科研機構、高校資源優勢,推動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等高能級平台發展等舉措。

  搶佔科學前沿制高點 以數字化模擬人類生命

  隨着原始性創新不斷深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利器。目前,位於廣州的冷泉生態系統、人類細胞譜系兩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納入國家「十四五」專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覆。對此,廣州健康院副院長、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項目負責人段子淵介紹,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是粵港澳大灣區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獲批立項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於2018年2月啟動籌建,並於2023年7月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覆,項目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建設,選址廣州國際生物島,預計建設期為4.5年。

  「通過打造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項目,人們可以對生命的最基本單元細胞進行解析,明確每一顆細胞從誕生、成長,到病變、死亡等命運變化的底層邏輯。」段子淵表示,通過智能收集生命有關的數據,以數字化的方式模擬人類生命,為手術導航、虛擬醫學訓練提供支持,幫助醫生做出快速、準確的臨床決策,也能從中搜集有關健康、疾病和衰老的最新信號,推算人體的健康模式及趨勢,將廣州打造成為細胞科學研究和生命健康領域的世界級科學中心。「細胞譜系研究和細胞譜系大科學設施的建造是科學前沿領域的制高點,是各國科學界爭奪的高地。」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

  談及廣州布局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段子淵表示,「廣州認識到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有科技動力的注入,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段子淵說,此外,廣東、廣州的生物醫藥科研和產業在全國有重要影響,「正是從中央到地方高度一致的認識,才有可能讓這個大科學設施項目成功落地。」段子淵透露,該項目目前在初步設計階段,之後向國家報批通過後將進入正式建設階段,「項目建成後,可以實現自動化分析細胞的底層邏輯,並可與包括港澳在內的全世界科研團隊共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