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知味」 傳承飲食文化

■展覽中可讓市民拍照留念的特設「打卡位」。
■展覽中可讓市民拍照留念的特設「打卡位」。

■「非遺知味」以本地飲食文化為主題。
■「非遺知味」以本地飲食文化為主題。

■場內有茶餐廳場景。
■場內有茶餐廳場景。

■現場有影片介紹傳統食品製法。
■現場有影片介紹傳統食品製法。

■會場有微型場景展現昔日面貌。
■會場有微型場景展現昔日面貌。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即日起推出「非遺知味」巡迴展覽,以本地飲食文化為主題,介紹九個食品及食具製作技藝的非遺項目,加深市民對日常飲食蘊含的歷史及文化的認識。

  是次巡迴展覽介紹的九項香港非遺項目,包括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吹糖技藝(吹糖製作者以麥芽糖或粟膠為原料,製成糖膠,並以之製成小型的人物及動物塑像。另外,還可將小粒糖膠拉出一幼長之吹管,用口自吹管送氣,將糖膠吹成小球)、茶粿製作技藝(由糯米粉和餡料製成的食品,為新界鄉村於農曆新年製作的新春小食,亦是祭祀的供品)、茶樓點心製作技藝(1950 年代開始,香港茶樓按時令食物製作出不同類型的點心,分為鹹點、甜點及包類等)、潮州滷水食品製作技藝(香港的潮州家庭懂得以花椒、八角、桂皮、甘草和多種藥材製成滷水,並以滷水烹調多種肉類或內臟,製成潮州滷水食品)、蒸籠製作技藝(蒸籠是蒸製中式點心的工具,以竹為材料製作工序包括開料、裝嵌及織底等)、涼果製作技藝(涼果是以薑、欖、李和瓜為原料,經鹽醃處理而成)、菠蘿包製作技藝(菠蘿包的製法是以豬油、牛油、奶粉、雞蛋、低筋麵粉、糖、梳打粉和泡打粉等原材料製作菠蘿包皮,以高筋麵粉、水、乾酵母和糖等原材料製作包身,再經烘焙而製成)和蛋撻製作技藝、港式奶茶製作技藝。

  設「打卡位」供拍照留念

  除了圖文闡述之外,展覽亦透過展示微縮模型、多媒體互動節目及影片,以及特設「打卡位」讓市民拍照留念,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將非遺獨特的文化元素展現市民眼前,從而提高公眾對非遺傳承的認識及關注,以及其保育的重要性。

  巡迴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非遺辦事處籌劃,並得到和裕有限公司和太古城中心提供場地支持,分別由即日至1月24日在將軍澳廣場一樓(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唐德街1號)舉行,而2月27日至3月22日則移師太古城中心地下(香港島東區鰂魚涌太古城太古城道18號)舉行,展覽時間由上午11時至晚上8時,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