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日常/不要太八卦\米哈

  呂坤是明代文人兼思想家,著有《呻吟語》。他從形而上學寫到倫理,更寫到種種為人處世之道,而在《品藻》一篇,他寫道:「人言之不實者十九,聽言而易信者十九,聽言而易傳者十九。」

  三個十分之九,實在多人。有十分之九的說話者不確實說話的內容,有十分之九的聽者太易相信聽到的話,又有十分之九的人喜歡將聽到的話傳播出去。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正是流言蜚語。

  哲學家大多討厭八卦,呂坤教大家提防「喜傳之口」,而古羅馬斯多葛主義哲學家愛比克泰德亦說:「盡量保持沉默,或只以一言半語說必要的話。視乎場合節制發言,別想到什麼說什麼。不要談論角鬥士、賽馬、競技和飲食等隨處可見的話題。最重要的是,不要談論別人,無論是稱讚、責怪或比較。」簡言之,少說話,不八卦。

  為什麼哲學家大都不鼓勵八卦呢?除了因為八卦以假亂真以偏概全的非理性本質,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八卦可以帶來傷害!

  二十世紀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家約翰·奧斯丁(J. L. Austin)提出了「言語行為」(speech act)理論,即「言語帶有行動力」。舉例,言語上的嘲笑,往往會帶來肢體暴力的霸凌;帶有歧視的所謂笑話,也會助長實際上的欺壓。

  信手拈來的閒言閒語,是不少悲劇與傷害的禍根,那為什麼依然「聽言而易傳者十九」呢?演化心理學家的解釋是:早於史前時代,人類祖先存活所依靠的是分工合作的群體生活,於是人與人之間必須經常分享資訊,而資訊的內容就是「人」,討論哪個人比較可靠、哪個人沒做好分內事等等。久而久之,「閒聊別人」成為了人類的一種本能,更是強化連結的社交活動。

  但,本能歸本能,請不要忘記文化之必要,有時正是要壓抑生物性的本能而成為文明人。因此,不是說不八卦,只是不要太八卦,尤其是失實而無益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