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宗呃科技券資助涉款千萬
中介一條龍偽造申請 主婦水手等扮IT人
香港警方偵破首宗詐騙集團針對政府「科技券」的詐騙案,揭發有騙徒利用中介公司和開設虛假科技公司,透過社交媒體或Cold Call方式招攬中小企,製造虛假科技提升方案,「一條龍」式呃創新科技署「科技券」資助,其後瓜分資助款項。警方追查半年後鎖定三個本地詐騙集團,拘捕中介和商戶負責人共35人,包括「同行搬屋」負責人、攬炒派前區議員林進。涉案犯罪集團牽涉50宗可疑資助申請,涉款約1,000萬元,大部分被創新科技署拒批未獲資助。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組高級警司孔慶勳表示,商罪科及西九龍總區刑事部,於1月9日至10日展開代號「突風」行動,在全港搜查64間涉案公司、目標人士住所及辦公地點,以「串謀詐騙」、「企圖欺詐」及「欺詐」等罪名,拘捕21男14女(24歲至62歲),包括8名虛假科技服務供應商董事及公司秘書、23名店舖負責人及4名中介公司負責人。在警誡下,有被捕者承認串謀騙取資助。
行動中,檢獲部分涉案公司營運和員工紀錄、銀行文件、電子儲存裝置以及36萬元現金。警方又在其中一間中介公司辦公室內檢獲大量與「科技券」申請有關的文件及資料,及成功凍結兩個中介公司銀行戶口內的95萬元存款。
造假營運付款紀錄 代申請人應答
警方由去年7月起收到來自不同渠道,包括創新科技署的情報及轉介相關可疑個案。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吳基駿昨日講解整個一站式行騙手法,指詐騙集團首先以中介名義在社交媒體上以「不成功不收費」作招徠,誘使食肆、零售等商戶提交「科技券」資助申請,其後則包辦申請所需的科技服務方案服務、填寫申請表及遞交相關文件,甚至開立電郵地址假扮申請人與「科技券」的秘書處溝通。同時,詐騙集團會利用空殼公司申請「科技券」資助,並提交一些偽造的業務紀錄,如發票、銷售紀錄等,以滿足申請要求。
由於申請人在獲發資助前,必須證明已向相關科技服務供應商付款,故詐騙集團利用親友做傀儡,開設多間虛假科技服務供應商,如此可以滿足需有三間獨立公司作出報價的申請要求,同時又可以確保中標「服務商」操控在自己手中。這些所謂的IT人,其實是家庭主婦、油站職員、水手、倉務員等,並無科技相關背景或資歷,除用作虛假投標外並無任何實際業務。據了解,案中大部分所謂供應商聲稱提出的科技服務提升方案,通常為企業資源規劃(ERP system)或銷售時點情報系統(POS system)。
最後,中介公司代申請者遞交虛假的項目完成報告,連同相關的支付紀錄證明,向創科署提出申請。警方調查發現,有商戶與中介公司或科技服務供應商,通常以所獲資助額的七三或六四比例分賬。警方相信騙案分別涉及三個犯罪團夥,當中涉及50宗有可疑資助申請,涉及資助金額約1,000萬元。由於創科署在未發放資助時已發現可疑申請,故僅向其中三間涉案公司發放約45萬元資助,而全部可疑申請轉介至警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