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費前瞻4/廚餘回收困難多 配套不足待完善
本港將於4月1日起實施垃圾收費,但佔本港都市固體廢物總量近三成的廚餘,大部分被棄置於堆填區,既佔用了寶貴的堆填空間,亦浪費了當中的有用資源。環保專家、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接受《大公報》專訪指出,本港存在廚餘回收配套不足、欠缺完整回收產業鏈、廚餘處理設施容量有限等問題,他預期隨垃圾收費實施,廚餘回收需求大增,政府須加快完善廚餘回收及處理配套。\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賴振雄
本港每日棄置逾3000公噸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近三成,其中約三分之二來自家居,餘下的三分之一來自與食物有關的工商業。政府預期,實施垃圾收費後,市民會有更大誘因從源頭減少及回收廚餘,目標是到2030年代中期,透過增加廚餘處理設施,讓本港具備處理每日約1500多公噸廚餘的能力,相信屆時足以處理所有可收集的廚餘。
設置回收機須宣傳教育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分析本港廚餘回收面對的困難和問題,並向特區政府提出多項建議。他指出,目前各區廚餘回收機的使用情況參差,與各區宣傳力度、落實時間存在差異有關,若要提高廚餘回收量,需就各區居民的年齡、生活習慣等調整宣傳策略,並加大教育力度。
參考其他城市的廚餘回收經驗,黃煥忠指出,內地和台灣有很多廚餘垃圾處理企業,在香港則少見相關私人企業,「以往在垃圾收費政策尚未落地實行,香港市民尚未培養成為回收廚餘的習慣,回收量不達標,企業難以回收成本,因此數量未見增長。」他認為,垃圾處理行業有發展前景,惟要待市民形成回收廚餘習慣。
「未來垃圾收費落地,必然會提高市民對廚餘回收配套設施的需求,政府應盡快增加配套適應需求。」他舉例,設置在公共屋邨樓宇的智能廚餘回收箱,必須進一步增加,並要從用戶角度出發,盡量提供便利。
「廚餘收集計劃」將擴至各區
私人屋苑只要物業管理和業主組織達成共識,並有足夠資源管理相關設施,可向環保署申請傳統廚餘回收桶或透過政府基金資助安裝智能廚餘桶,環保署會提供免費的收集配套服務。此外,環保署正籌備新的試驗計劃,透過環境運動委員會資助大型私人屋苑增設智能廚餘回收桶,上月已開始接受申請,年初正式展開。
環境及生態局早前回覆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表示,會持續加強推行各項廚餘收集措施,協助社會各界實行廚餘回收,包括把「廚餘收集計劃」擴展至全港各區,免費為更多廚餘量較高的處所提供點對點的廚餘收集服務等,目標是在未來三至四年內把收集量由現時5%,即每日約150公噸,逐步提升至超過15%,即每日約500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