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公共醫療收費改革 紓緩財政壓力

  管浩鳴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正在展開諮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發表網誌,表明有決心對公共財政進行整固、節流開源,逐步把政府收支回復平衡。他又提出將檢視一些長期未調整的公共服務收費,以及一些在「用者自付」原則下,收入遠未及收回成本的服務。財政赤字高達千億,而香港又正面對少子老齡化的問題,檢討一部分公共服務收費也屬必須,比如,政府可以考慮推動醫療改革,改變收費模式,讓公共醫療服務有更合理的收費。

  香港正面對少子老齡化的問題,生育率下降,加上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將令香港可能面對十分嚴重的財政負擔。政府應該及早着手研究,如何增加財政收入來源,更合理地使用公共資源,為未來做好準備。今年,政府或面對超過千億元的財政赤字,如何才能達至公共財政穩健,確保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

  可研究調整公共服務收費

  保障公共財政穩健,不外乎開源和節流兩種途徑。開源方面,從長遠看,香港經濟前景仍然樂觀,特區政府須積極推動發展創科產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經濟整體高質素發展。不過,在眼前環球經濟不振、本港消費信心不足的大環境下,很難期望政府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大個餅」,讓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事實上,目前香港正面對股市、樓市低迷,政府多次賣地流標,而整體經濟的疫後復甦亦有起伏,預計經濟全面恢復,並向上發展,需要更長時間,財政收入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節流方面,政府已決定將各政策局及部門下年度的開支減省1%,但社會亦關注會否對民生福利和必要的公共服務產生影響,希望政府不要縮減這方面的開支,保障基層市民和弱勢群體仍可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務,而政府也已意識到縮減相關的公共開支不可操之過急,須小心評估社會不同階層的承受能力。

  總體來看,短期之內,政府開源節流可以施展的空間十分有限,陳茂波提出檢討一部分長期未調整的公共服務收費,是一個可以研究的方向,尤其是針對一部分脫離社會現實、極不合理的收費。

  堵塞濫用公共醫療資源漏洞

  政府可以研究推動醫療改革,特別是公共醫療服務的收費改革。在保障市民能享有基本公共醫療服務的前提下,可以推動更多以「用者自付」為原則的公共醫療服務,設定合理的收費,讓一部分有能力的人,為自己的健康承擔起一部分責任。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有效減緩公共醫療開支給公共財政帶來的巨大壓力,又能夠保障市民所需的公共醫療服務的質素。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政府統計處推算,到2046年,本港長者人口比例將增至36%,如果不及時推進醫療改革,香港需要一個極為龐大的公共醫療體系,才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對公共醫療服務的需求,這將令政府公共財政面對巨大的壓力。而且,這種壓力還將不斷上升,最終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公共醫療服務供求失衡危機,最終受害的仍然是市民大眾。

  香港公共醫療服務的收費模式,也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舉例來說,近期有新聞報道指,一部分已移居海外的人士在外國納稅,但遇到重病時,卻仍然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返回香港接受公共醫療服務,如果不改革收費模式,很難完全禁止這類濫用本地公共醫療資源的情況。

  人口老化又遇到經濟尚未完全復甦,政府的公共財政面對較大的壓力,現在是時候檢討一部分不合理的公共醫療服務收費,改革醫療服務,讓香港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公共醫療服務體系,同時亦能緩解政府財政的壓力,長遠可令香港有更穩健的公共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