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年代

  羅文華 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

  目前香港有不少商舖仍然用現金收付,而在內地則基本上實現無現金社會。到今天,內地92% 人口都使用二維碼電子錢包,香港還未積極趕上流動電子支付潮流。統計數字顯示,本港15 歲以上人士一年內曾使用流動支付的比率,由2020 年約五成,升至去年六成,明顯仍有提升空間。

  我不久前參加理大校友講座「無現金世代:你不可不知的數碼貨幣」。原來香港是電子支付的先鋒,早於1997 年已在各種公共交通系統使用,繼而延伸至旅遊、購物及用膳,現時市場滲透率達98%。在2016 年,通用的支付工具有八達通、信用卡及現金,佔比分別為5%、50% 及40%。自2016 年後,金管局已批出20個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其中4個給持牌銀行。二維碼支付方式有簡單、快速、安全及低成本的優點。建基於二維碼包括 Alipay(支付寶)、WeChat Pay、BoC Pay、Tap & Go,可用於支付賬單、交通費、跨境支付、慈善捐款、區塊鏈匯款等。至2022年,本地零售消費的支付方法佔比分別為信用卡(55%)、電子錢包(27%)、提款卡(4%)、現金(10%)。電子錢包的佔比尚有上升空間。

  講者又介紹央行數碼貨幣(CBDC),它是法幣的數碼形式。由於它是政府的負債,一般來說沒有信用風險。CBDC 有兩種:批發(銀行持有)及零售(工商界及消費者持有)。香港的CBDC (又稱 e-HKD)現時尚在諮詢階段,預料初期只會應用於批發層面。

  香港如要加強跟鄰近地區合作,宜加緊推動跨境電子支付合作,同時也要加快本地電子支付普及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