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擬建「一站式」醫藥臨床研究所
由香港中華醫學會主辦,大灣區香港醫生協會協辦的「香港醫療界融入大灣區的機遇和挑戰」醫學論壇昨日下午在香港舉行。論壇內講者圍繞香港醫療發展願景,最新跨域醫療情況和規管,香港醫生在灣區服務機遇和挑戰等進行討論。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香港有很多大學及科研機構科研基礎雄厚,特區政府正研究在河套區建立「一站式」醫藥臨床研究所,當有新的科研產品時,便可以在這裏進行統籌,隨後在大灣區進行研發,從而同時獲得內地及國際的審批,實現同步上市。/大公報記者 義昊
是次論壇提供了交流與分享的平台,希望業界深入探討香港醫生在大灣區的機遇和挑戰。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廣東省衞健委副主任汪洪濱等出席論壇。
籲業界多到內地交流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認為,近期,大灣區居民「異地求診」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過去比較多內地病人來香港求診,現時香港人也多到內地進行體檢或牙科檢查。而這樣的流動十分平常,如同香港市民跨區活動。他指出,香港與內地合作最大問題就是「不知道」,香港要有人去研究內地的具體市場情況,期望本地商會、專業團體,可以身體力行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與業界進行面對面交流。與此同時,內地人亦應了解香港的情況。梁振英形容,香港是一個細小的工具箱,對內地來說,可能有很多未見過的工具或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功用,但內地相關人士可能未懂得用,所以香港應主動介紹自身所長。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特區政府將發揮香港醫療優勢,發展醫療創新樞紐,實現「好藥港用,研發惠民;創科轉化,產業發展」。特區政府正研究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將藥械科技監管結合,實現優化專業資源配置並發揮協同效應。中心將支援創新產品審批,推動藥械科技進步,讓患者有機會體驗新療法及藥物。另外,香港正積極尋求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ICH)。在中央政府和國家藥監局的支援下,香港已於2023年10月31日獲正式通過成為ICH觀察員,目前距離成為正式成員尚有幾個階段,特區政府的目標是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藥械權威機構。
打造香港成國際藥械權威機構
廣東省衞健委副主任汪洪濱介紹,香港醫師在內地的行醫方式共分為短期行醫與長期執業兩種。其中,短期行醫須由內地醫療機構邀請或聘用,行醫時間最長為三年到期可繼續申請,次數不限,單次審批後只能市域內執業。而長期執業需要醫師獲得內地醫師資格證,註冊後可在廣東省域內執業。在申請時,醫師需遞交個人資料、內地醫療機構材料,以及無刑事犯罪紀錄證明材料、香港醫師行醫執照、在港執業範圍證明材料等。他表示,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將加大與香港在醫療領域的合作力度,全力推進粵港衞生健康事業協同發展,共建健康大灣區。
香港中華醫學會會長陳真光在歡迎辭中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有許多優秀醫療專家及先進的醫療管理經驗,隨着大灣區的發展,香港醫生在大灣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