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公民科】拉近世界距離 資訊科技有利有弊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提及,特區政府將鞏固和持續發展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確保香港的競爭力和經濟持續發展,其中一項計劃就是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在這個計劃當中包括推動數據跨境流動、促進5G發展等措施,足見特區政府也預計到資訊科技在未來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領域。
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四個課題當中,課題「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的其中一個學習重點就是「資訊科技(互聯網、社交網站、即時通訊軟件)的發展特徵」。而在補充說明裏列明,資訊科技的發展特徵包括訊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等。大量訊息於短時間內廣泛流通,並不時更新及轉發;身處不同地域的人可即時溝通、共享訊息及一致行動;充斥虛假資訊,使用者需要仔細辨別。
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其中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資訊科技的不斷演化。在這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中,人類的生活變得與互聯網等資訊科技密不可分,對人類整個社會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既然資訊科技發展如此的重要,在公民科的學習中,對資訊科技發展又要有哪些認知呢?老師在講授課程內容當中,又應關注哪些重點呢?
今時今日,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是「世界是平的」的一個明證,也體現了全球化的特徵。互聯網、社交網站、即時通訊軟件以至各式各樣的數位化個人行動工具,打破了資訊受地域限制的情況。由於互聯網及網際網絡能讓資訊快速傳送,做到即時接收及傳送的效果,這種特質也打破了地域、時間、時空的限制。以即時通訊軟件為例,無論是以往流行的ICQ、MSN,抑或今日的微信、WhatsApp,以至社交網站內的通訊工具,都有這種特徵,正正是全球化下的通訊科技一大特點。
兼容性更高 傳播力更強
另外,資訊科技發展另一個特徵就是資訊的影響範圍更為廣泛,其影響力甚至是全球性。在今時今日人人手機在手「機不可失」的世代下,資訊以及資訊傳播的工具,都具相當的影響力。譬如說,文字資訊、相片影像短片等,由於資訊在數碼時代相關數碼檔案格式多為兼容以及可應用於不同的數位化個人行動工具,故資訊可在極短時間在不同的通訊工具當中發布和傳送,資訊的影響範圍更為廣泛。例如現時的運動比賽,在社交網站直播已是甚為普遍的事,這種便利是傳統資訊科技所無法比擬的。
然而,資訊科技的發展也有其局限,部分更是資訊科技發展所帶來好與壞的「雙刃劍」。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的能使得大量訊息於短時間內廣泛流通,並不時更新及轉發。與此同時,身處不同地域的人可即時溝通、共享訊息及一致行動。然而,網絡資訊往往只能作有限度的監管,因此互聯網充斥着虛假資訊。當虛假資訊在短時間作了廣泛傳播,使用者一時難以仔細辨別真偽,有可能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例如,法國幾年前有一名女孩,在網上散播老師在課堂上作出種族歧視言論及行為的謠言,結果不少人信以為真,導致該名老師被人在街頭殺害。網絡傳聞及謠言的影響力,以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資訊科技的發展特徵之一。
簡單而言,老師在課堂討論這個課題時,要讓學生了解到全球化之下發展資訊科技所呈現的特徵。此外,凡事有利有弊,老師也可以通過現實例子,印證資訊科技發展顯現出來的特徵。
作者:羅公明
簡介: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