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費前瞻3/廚餘機使用率低 如何減廢又減費
垃圾收費是推動減廢的「火車頭」,為配合徵費,政府計劃今年內會在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安裝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並加強社區回收支援。不過,大公報記者早前直擊部分公共屋邨的廚餘回收情況,發現參與情況參差,有屋邨的三部廚餘機,估計一晚可能只有十多人使用,有居民甚至不知道邨內有廚餘回收服務。
有環保團體指出,設置廚餘機初期的三、四個月,宣傳教育非常重要,其後則要靠居民間互相影響,提醒無論是在屋邨設置廚餘機或開展垃圾收費,都要「開好頭」,更要做好相應配套。\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曾敏捷(文) 劉碩源(圖)
廚餘一直是港人丟棄最多的「垃圾」,平均每天有逾3000公噸廚餘棄置於堆填區,一年便累積逾百萬公噸,相當於7萬輛雙層巴士那麼重。環境保護署2022年展開原定為期18個月的「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為100座樓宇提供智能廚餘回收服務,結果較原定目標提前六個月、於去年9月完成。政府其後宣布,為配合垃圾收費實施,2024年內會在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安裝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
石排灣邨一夜僅數十人使用
不過,大公報記者於上月初在屋邨實地觀察,發現成效參差。香港仔石排灣邨是首批設置廚餘回收機的屋邨,2022年10月底已啟用。去年12月1日晚上7時至9時,記者在邨內其中三幢設有廚餘回收機的大廈觀察,兩小時內有48人使用,大部分是長者;居民傾倒膠袋內的廚餘後,自覺地把膠袋丟進旁邊垃圾桶。有清潔工人說,該邨廚餘回收機每一次都能回收近20桶廚餘。
「就快垃圾收費,若將廚餘和可回收物件從家居垃圾中除去,應該可以減少垃圾數量,環保又省錢。」石排灣邨住戶彭女士每晚都把廚餘拿到樓下回收,她說,屋邨約一年前設置了廚餘機,當時有不少宣傳,她是從那時開始接觸垃圾收費及廢物回收相關資訊,於是開始使用廚餘機、進行廢物分類回收,希望減少家居垃圾,日後亦能減少垃圾收費支出。她相信,實行垃圾收費後,會有更多人使用廚餘機。
「廚餘不多」索性當垃圾丟
另一住戶葉女士說,回收廚餘已成為習慣,雖然初期需要學習怎樣用,但熟悉後使用方便,之後會堅持用。
不過,在2023年10月才設置廚餘回收機的柴灣漁灣邨,回收廚餘的居民明顯較少,有居民甚至不知道有相關服務。12月6日晚上6時半至8時半,記者在漁灣邨三幢設有廚餘回收機的大廈觀察,兩小時內合共只有六人回收廚餘。住戶何女士說,間中會把廚餘放進回收機,「周末多人吃飯,廚餘較多就會拿下來,若平日廚餘不多,會直接當垃圾扔掉。」她說,即使實施垃圾收費,也會按現時形式處理家居垃圾,「廚餘不多就懶得下樓,反正分出來也省不了多少錢。」
另一住戶張女士表示,自己每晚都會回收廚餘,但參與的街坊不多,估計是由於宣傳不足,大家對廚餘回收、垃圾收費等的關注度亦不高,「可能多些宣傳會起到作用」。
環保協進會早於2021年,率先在杏花邨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機,現有22部智能廚餘回收箱,每晚回收30多桶廚餘。環保協進會行政總監邱榮光向大公報表示,計劃推行初期,每部廚餘機都安排由一位環保大使指導市民使用,「頭三、四個月的宣傳教育很重要,之後居民間會互相影響,見到其他人做(廚餘回收),他亦會跟着做。」他估計,不同屋邨參與情況有差異,可能是由於推行時間有別,但提醒一定要在計劃初期就做好宣傳教育,才能吸引越來越多人使用。
料徵費後更多市民使用
邱榮光估計,隨垃圾收費實施,會有越來越多市民參與廚餘回收,以杏花邨為例,估計回收量可再多一倍。他又認為,在實施垃圾收費前,宣傳教育及各項回收配套要做好,他建議政府積極考慮引入更多智能回收設備,舉例現時不少放街邊的三色回收桶,堆滿了回收物卻沒有人回收,若能引入科技幫忙,當回收箱八成滿時就提醒承辦商來回收,回收可以做得更好。
環保署表示,整體廚餘回收量已達每日200公噸,比去年上升大約三成。署方正聯同房屋署及房屋協會,全速把廚餘回收服務擴展至所有公共屋邨,目標是2024年內完成,至今已涵蓋70個屋邨。整體而言,居民對智能廚餘回收反應積極,評價亦正面。環保署將繼續加強教育及宣傳推廣,鼓勵更多居民持續參與廚餘回收。
至於私人屋苑,可透過「廚餘收集先導計劃」,申請採用傳統廚餘桶收集廚餘,或透過「回收基金」為廚餘回收設立的特邀項目,申請安裝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為了進一步增加家居廚餘回收量,「環境運動委員會」剛於上月29日開始接受有至少1000戶的私人屋苑申請資助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以及相關服務,為期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