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攤位賣優質貨 市民:又靚又大棵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今屆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設有約400個攤位,出售芥蘭頭、草莓、菇菌、水耕鶴藪白菜及水耕西洋菜苗等各樣特色漁農產品,本地漁產品則有青龍蝦、黃鱲䱽、元朗烏頭及藍瓜子斑等,場內亦設本地美食、有機和健康食品及家居用品攤位。由業界、學術界、漁護署及魚統處合作研發的預製菜「櫻桃木煙燻黃鱲䱽」更會於嘉年華率先發售,加熱便可食用,方便美味。有居於附近的居民大讚:「薑好靚、菜又大棵!」不少商販亦對首日人流量及銷情感滿意。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上午十一時許到場,發現場內已人頭湧湧,不少市民帶備行李箱到場購物。街坊林先生與太太一同到嘉年華,他指每年都會到場購買本地農產品,因食物「好食點、新鮮點」,並認為今年嘉年華會人流比往年多。
「今年的農產品質量很好,薑又靚,菜又靚,又大棵。」他認為,雖然整體農作物價錢較去年貴兩至三元,但仍感合理,又以50元購買了一條烏頭魚。
林先生認為這個嘉年華可令市民親身與本地漁農業商販交流並購買最新鮮食材,又期望類似嘉年華可以一年舉辦兩次,至少可向消費者提供兩個季節最新鮮的食材選擇。
街坊林女士則購買魚肚及花膠等產品,她指平日也會光顧本地農產品,認為較新鮮,同時希望支持本地農業,「香港人買返自己嘢。」
臨近農曆新年,場內的海味食品深受市民歡迎,海味公司負責人鄭先生表示,年年都參展,現時接近歲晚加上通貨膨脹下,海味成本均上漲了約20%,但為吸引熟客,會繼續以優惠價200元出售原價250元半斤的金蠔。他對銷情不太擔心,因為每年都會有不少熟客來嘉年華買年貨,保守估計今年將較往年增加約20%生意。
魚檔與本地農場對銷情樂觀
魚檔負責人楊先生表示,主要售賣羅非魚、貴妃魚及烏頭魚,今年人流比往年更多,顧客消費意慾不錯,購買時比較「爽手」,相信或因熟客較多且對其產品質量有信心。
他說,是次參展主要為推廣品牌,可讓港人知道本地農漁作物,相信平均每日可賣出700斤至800斤魚。惟他認為,本地漁業生意難做,「受到大品牌的打擊,本地業界發展愈來愈萎縮,但擔心都無用,慣了樂觀面對,希望政府可以提供多些資助。」
嘉年華內還有很多由本地有機、水耕及信譽農場種植的優質農產品。來自梅窩的農夫周先生表示,其家庭早年主要種植稻米,他看到很多荒廢的土地甚感不值,故在退休後重操故業,「趁自己還有氣有力時,復耕祖宗留下的農田。」他感恩這數年間有不同非牟利機構協助舉辦活動及宣傳。
他說,疫情期間較多市民入農場購買農產物,反而疫後顧客減少,收益較去年少若一半,惟他對一連3天的嘉年華感樂觀,認為至少其產品有渠道可出售,寄望3天可合共賺取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