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詠春》 以舞蹈展現武魂
除了《只此青綠》,同樣由韓真及周莉亞攜手編導的舞劇《詠春》亦於本周末在香港上演。「我們兩個很驚訝,怎麼這麼巧!大家都說,是五姐姐和六弟弟,因為我們倆共合作6個作品,《青綠》是姐姐,《詠春》是弟弟。」周莉亞大笑,「很興奮,這兩個作品風格很不同,《只此青綠》柔美寫意,《詠春》則很電影化。裏面講到葉問和詠春拳,非常具有大灣區的嶺南特色。」
《詠春》由深圳歌劇舞劇院傾力演出,自2022年底深圳首演以來,已於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長沙、廣州等20個城市上演,並於2023年9月於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劇院上演,好評如潮。這次來港,1月4日的首演夜主辦方還策劃了「春詠香江」活動,演藝學院的多個角落皆放置與舞劇相關的布景與道具,讓觀眾打卡。
舞劇製作投資逾2,000萬元人民幣,編劇與前期工作耗時約兩年,作品結合武術、舞蹈及戲劇,以一個電影人的故事貫穿始終。退休後的燈光師大春成為了電影檔案館的管理員,一份塵封多年的電影檔案卻讓他陷入了拍攝電影《詠春》時的難忘記憶。戲內,葉問前往香港打拚;戲外,《詠春》劇組朝着夢想不斷進發。戲中戲的結構讓兩個時代並行共振,最終聯結二者的,是平凡人成為英雄的成長歷程。
舞劇一開頭,便是充滿了煙火氣的「七十二家房客」場景,讓香港觀眾倍覺親切;而劇中的高燃片段,則是一場18分鐘的宗師對決,為觀眾呈現詠春、太極、八卦、八極及螳螂拳五大武術門派高手過招。這些舞段,全由來自荷花獎、桃李盃、文華獎等殿堂級賽事的舞蹈演員展現,其中,飾演葉問的常宏基身手了得,將詠春拳的招式與氣韻融入舞蹈身段中,身輕如燕韌力十足,拳風又極其迅猛。對決一場,每當葉問挑戰成功一位宗師,觀眾就忍不住爆發出熱烈掌聲。
「香雲紗」展現嶺南風情
除了「詠春拳」的展示,《詠春》還融入另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剛柔相交,創新呈現嶺南民俗文化。香雲紗是嶺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染色面料,以絲綢為胚、用植物和礦物染整、用塘泥塗抹,經過14項純手工技藝與36道製作工序反覆浸、染、曬製成。
舞劇中,葉問太太永成回到佛山,就有眾人在陽光下晾曬紅色布匹的勞作場景。舞作亦藉由香雲紗的運用,來描繪葉問夫妻間的柔情。
更多的運用是在服裝設計上,香雲紗為舞作帶來輕柔絢麗的質感。《詠春》香雲紗顧問、深圳設計代表品牌「德璽見萩」創始人邢莉莉向記者表示,香雲紗本身就是非常中國的面料,製作過程與工藝可以說是天人合一的結果,代表了中國人的氣韻和氣質。「中國人穿着中國面料的衣服來打詠春,正體現了中國人骨子裏的精氣神。」
邢莉莉分享道,香雲紗每匹布料都不同,工藝複雜、成本高,原本只是葉問一人穿,「但不行,一看,把別人都比下去了。」她笑道,於是後來大家都穿上。五大宗師都穿黑衣,但因為香雲紗的製作中融入礦物質,哪怕這黑,也是「五彩斑斕的黑」,呈現出不同質感。針對不同的人物,服裝當然也有不同設計,「例如葉問,給人印象就是長衫,面料就要在垂感和彈性上特別留意。又如八卦掌女掌門,要有女性美又要有幹練感,於是就是旗袍與褲子的結合。」邢莉莉一直參與香雲紗的傳承與保護,在她看來,「通過舞台,讓詠春與香雲紗兩種非遺煥發新姿,也正讓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
◆文:尉瑋 ◆劇照攝影:王徐峰 張曦丹
《詠春》舞劇
日期:
1月6日 晚上8時
1月6、7日 下午2時30分
地點: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