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旅客過境措施為香港夜經濟注入動力
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
剛過去的除夕夜,特區政府舉辦歷來規模最大的「香港跨年倒數」維港煙花音樂匯演,不但吸引近50萬人到維港兩岸觀賞,全日更有約23萬旅客訪港,創下2023年單日最高紀錄。本來是好事一樁,但由於只有皇崗口岸是24小時通關,加上多區交通擠塞導致跨境巴士服務受阻,往返落馬州及上水的鐵路又已經停駛,因此不少內地旅客唯有在巴士站及港鐵站休息等待。旅客固然要自己作好計劃準備,例如預訂酒店在港逗留一晚,但特區政府亦要經一事,長一智,透過政策的拆牆鬆綁,為香港夜經濟注入動力,吸引遊客過夜消費。
根據特區政府公布,除夕煙花音樂匯演後有2.6萬名旅客於1月1日凌晨零時至早上6時經落馬洲口岸離港,為平常周末人流的五倍。過境車流在同時段則有1,570架次,大部分是私家車,為平常周末的三倍。雖然政府已從其他口岸抽調人手,旅客一般最多只需30分鐘便能過關,同時已加開原本貨車通道予私家車過關以作疏導,然而車輛太多超出負荷,關口始終出現交通擠塞,並倒灌至新田公路,過境旅遊巴亦不能倖免,因而無法返回市區接載乘客。
過境安排須做好預案
無可否認,旅客有責任事先安排好行程,特別是大時大節,酒店也好,交通也好,餐飲也好,需求特別多,全部都會擠滿人。如果最後決定即日來回,也要預先掌握過境安排,不能以平日的標準衡量。
當然,今次事件亦反映香港必須迅速全方位吸引過夜旅客。過去香港是不夜城,越夜越美麗。奈何在疫情後,夜經濟似乎少之又少。例如有報導指以往越夜越有氣氛的平安夜,今年在晚上11時左右,中環蘭桂坊行人路已十分鬆動,尖沙咀廣東道更是人流疏落。香港是自由市場,商界當然是最了解市場脈搏的中堅分子,不過亦需要特區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有效搞活夜經濟,例如如何在噪音管制與街頭表演取得平衡。
舉辦全方位活動吸過夜客
我過去在專欄文章曾提議可以在十八區分別舉行活動,令本地市民踴躍參與,刺激消費,包括在黃大仙區舉辦祈福大會,於西貢區舉行海鮮節,以及在大埔區舉辦單車節等。我非常高興新一屆區議會和應有關提議,在首次會議的議程中,便包括討論籌辦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以及設置具地區特色的「打卡」地標,期望可以盡快落實。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