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高成本抵消香港免稅進口優勢
深圳山姆超市儼然已成為不少港人的周末新蒲點,相關資訊滿布各大社交App,在Fb搜索「山姆」有逾百個相關的香港群組,最活躍的有近11萬人加入,YouTube亦有五花八門的行程攻略、好物介紹等。相關的代購、送貨公司亦紛紛冒起。山姆貨品「平、靚、正、多」,超強性價比令不少市民「躍躍欲試」,連旅行社都推出「超市團」,而且反應熱烈,實是意料之外,亦令人反思香港超市及零售市場的種種問題。
高地價是另類「收入稅」
香港作為自由港,貨品進出口均免稅,理應同樣貨品在香港的售價比深圳便宜,事實當然不能如此簡單地看。過去,市場已經有很多評論指出,香港的低稅制,其實是以高地價、高樓價換來的,高地價、高樓價其實是另一種「收入稅」,意指香港人的工資水平雖高,但計及高地價及高樓價這些「變種稅賦」後,港人的稅負其實不低。同理,香港雖然是自由港,但當貨品在香港出售時,加上「高地價」、「高樓價」及「高人工」這些因素後,也會變得不便宜。
超市高度壟斷削競爭性
此外,香港過去還有「超市霸權」之說,說的是香港超市業務由幾大集團高度壟斷,過去曾有小商戶的可樂賣得比超市便宜,結果被供貨商斷供,因為威脅到了超市的生意。類似的事件後來還發生多起,催生了後來的「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及《競爭法》。然而,數大超市集團的高市佔率依然沒有改變,超市自然無需考慮「轉型」、「改革」,更無降價、改善服務的迫切性。
山姆超市1996年已經進駐深圳,過去20多年來從未出現過港人蜂擁朝聖之舉,今次爆紅,相信離不開下面的因素:兩地交通方便快捷,深圳大型商場、超市及散貨場遍地開花,貨品對比香港,的確「平、靚、正、多」;港元表現強勢,即使計入交通開支後,港人北上消費更為划算;打卡文化興起,網絡、社媒推波助瀾。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深圳及香港如此之近,只要有一定的價差存在,相信就會有愈來愈多港人北上,此為大灣區融合發展下之現實。
港可差異化拓高質貨品
香港經營成本高,難在價格上取得優勢,加上香港土地資源緊張,也難在店舖面積、品種上競爭,香港的出路似乎只能從差異化上着手,例如發展較高端的超市,主打高質貨品,配以優質的服務,反過頭來吸引大灣區中產來港消費,藉此加強香港的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