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客滯留的反思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除夕訪港旅客人次超過22.7萬,當中86%為內地人。賞畢煙花匯演後,大批內地客通宵滯留,怨聲載道,透出幾個問題值得深思:第一、交通和過關壓力應可預計,為何未見應變措施發揮作用,任由旅客做「難民」;第二、元旦是內地假期,旅客觀賞完煙花後未有「住多晚」,反而匆匆離港,我們要如何留住旅客過夜;第三、過關安排未能跟上大灣區融合步伐,必須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短期內最少延長鐵路口岸的通關時間。
政務司司長前天回應時指出,已提前要求直通巴營辦商加強服務,奈何跨境小型車輛太多導致關口擠塞,阻礙直通巴再返市區載客,未來會研究如何方便直通巴流轉。筆者明白導致塞車的因素很多,但當局必須反思,事前部署是否足夠?內地客被迫在上水港鐵站席地而坐,站旁便是北區大會堂,可短暫安置滯留旅客,日後應有此應急準備。
旅客不過夜,最易想到的原因就是酒店房價貴。以往作為廉價選擇的賓館,很多都捱不過疫情,內地客或考慮到,與其在港捱貴酒店,不如先回深圳住一晚,睡醒再來港。《財政預算案》下月發表,建議推出一些綁定的優惠,例如預訂本地酒店的旅客可獲美食券、購物券等,以「着數」吸引過夜,順便催谷消費,相得益彰。
司長亦宣布,日後在大型活動舉辦前會召開高層次的統籌會議,確保旅客過關交通安排暢順。然而,最治本的還是延長鐵路口岸開放時間,並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的數目。以今次為例,東鐵明明通宵行駛,卻於凌晨後止步於上水站。鐵路口岸延長開放的前提,是港鐵增加人手縮減例行檢查維修時間。隨着大灣區加速融合發展,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事在必行。2024年剛起步,看到應變機制的不足,看到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的短板,未嘗不是好事,關鍵是要吸取經驗,優化改善,勿讓旅遊亂象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