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悲欣交集\胡一峰

  前段時間,北京一個展覽中展出了弘一法師「悲欣交集」真跡,成為打卡熱門。這是弘一法師留給人間最後的字跡,流露出這位高僧生命最後時刻的豐富感情。乍一看,四個字東歪西斜,像孩童學書,細觀則筋力在內,起收有節。在文獻上,「悲欣交集」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不過,從弘一法師筆下寫出,似不能拘於經義。據記載,法師臨終前幾日已提及這四字,可見其中包含了他思想中最硬核的東西。

  中文裏帶「悲」的詞頗多,悲痛、悲慘、悲哀、悲傷……但「悲」獨自出現時,指的是一種博大而深沉的情感,若非要找個近義詞,最合適的應是悲憫。在中國文化中,悲的對象不限於自己或他者的境遇,也不限於人或物。風中的古樹、蒼茫的原野,甚至一汪解凍的春水,心與景遇,情之所感,都可能觸發悲從中來的體驗。善悲者,必有情,有情者,必抱天地流轉不息之信念。作家賈平凹說,越是有大悲憫,越是要盡人事。弘一法師才氣橫溢,精通藝術,早年投身教育,晚年沉潛佛理,於私至情至性,於公懷抱家國,閱歷之豐富,舉世難尋二人。這個悲字,正涵括了他對人生的終極態度。

  欣,大體是欣快之感。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很難以語言描述。多年前我因腸胃問題接受過針灸治療,銀針緩緩刺入穴位,微痛之後伴以輕鬆釋然,這便是欣快感。它是打通了滯阻,去除了束縛之後的痛快,又是事物回歸本來狀態的安適,一如自在流淌的溪流。弘一法師臨終之際,想來已參透生命真諦,肉身證道,悲其所悲,欣其所欣,兩種感受一併湧來,世界本相袒露無遺。

  前幾年,有過一陣「李叔同熱」。其實,不論讀未出家的李叔同,還是已出家的弘一法師,都應常觀此四字,方有望進入他豐盈無比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