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途徑弘揚非遺文化 手工藝品璀璨的中國之美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懷念起過去用心血與雙手,以及讓中國人民養成文化自信的傳統技藝製成的東西。成都、景德鎮、禹州等城市也在通過非遺市集、文創店舖、現代化博物館等富有新意的場合,將傳統藝術產品與輝煌的中國文化帶給更多的人。瓷器、蜀繡、棕編等從古至今傳承多年的手工技藝,也都在通過傳承者的拓新思想,與越來越廣的流行文化攜手,向人們展示着源遠流長的中華精神。◆文:雨竹綜合新華社報道 圖:新華社
與時代共同成長的工藝品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集結各地手藝人,舉行了中國匠人大會「掇珍集」(第二季),為近百家手作品牌、全國非遺傳承人、手藝大師等提供交流平台,讓市民及遊客近距離感受獨一無二的匠心匠作。
棕編是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之一,人們以棕櫚樹葉為原料編製十二生肖、仙鶴、昆蟲等。此次市集就有傳承人現場演示各種惟妙惟肖的客家棕編是如何將「心靈手巧」這四字展現得淋漓盡致。攤位上,以一片片材料編出的二維碼在橘黃色燈光的映襯下,比隨處可見的打印版二維碼多了些情懷與溫度。
蜀繡工藝品也是市集一大亮點。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蜀繡美名「蜀中瑰寶」,其精緻的工藝與清新的配色,常能將獨有的中華韻味展現出來:吃竹子的熊貓、代表「富貴」的朵朵牡丹、金黃的銀杏葉……無一不訴說着悠久的蜀繡故事。
葫蘆雕刻出的夜燈,也是葫蘆的美妙變身。匠人將童話般的星星、貓咪等,雕在裝有燈泡、大小不一的葫蘆上,為夜色添上了金亮的光。
從當代窯火中看瓷都盛景
江西省「瓷都」景德鎮市,目前擁有宇宙瓷廠、明清御窯廠遺址、國營為民瓷廠、國營建國瓷廠4處國家工業遺產。近年來,以瓷立市的景德鎮持續深入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以全新姿態在傳統瓷文化「原料」中加入時代化「配方」,讓文化自信的窯火在傳承與創新中燃起新的生命。
走入建築上布滿「爬牆虎」的陶溪川文創街區,這裏的「年輕範」和國際氣息撲面而來。街區常舉行一些主題市集,售賣花卉、形色各異的杯子、玩偶等,也會為遊人現場展示傳統布藝、銅器、竹編等的製作過程。十幾年間,街區由曾經的宇宙瓷廠及其車間,搖身變為孵化青年創客的「邑空間」、培養手藝人的工作室、展示陶瓷產品的直播基地,成為生機無限的多元文藝街區。其中由老瓷廠的翻砂車間和球磨車間改造而成的美術館,保留着原始的氣息;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也留存着經過歲月洗禮的舊窯房,與新潮的建築設計合二為一。
極具當代設計感的景德鎮御窯博物館也成為遊客打卡地。此館是景德鎮御窯博物院的一部分,建築外形呈雙曲面,極具東方拱券的特徵,設計靈感源於當地傳統柴窯。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也與陶瓷研究人員共同肩負着挖掘及研究更多精美瓷器的使命。在這個當代美感與古樸氣息共存的區域,工作人員在古陶瓷基因庫中解析着每塊瓷片被歲月流沙覆蓋住的「身世」。而在明清御窯廠遺址,亦有考古工作者從上千萬件碎瓷片中逐一拼對,精心修復出大量珍貴瓷器,並將它們陳列在與遺址相毗鄰的博物館內,吸引不少遊客駐足。
近年,景德鎮亦在國營為民瓷廠的舊址上,建起中德工業4.0智能製造公共實訓基地,讓老師們帶領學生學習操作工業機器人,為科技時代的「列車」鍍上更耀眼的光輝。
千年古鎮燦爛的鈞瓷藝術
河南省禹州市的神垕古鎮因鈞瓷聞名於世。古鎮始建於宋代,幾個世紀的歷史文化在此積澱,為建築及街道披上了古意盎然的神秘面紗。在這裏,無論是陶瓷業供奉的伯靈翁廟(窯神廟)前的那對石獅,還是瓷器店內琳瑯滿目的工藝品,都在彰顯着令國人自豪的鈞瓷文化。
鈞瓷是中國五大名瓷之一,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著稱於世;神垕古鎮則因窯火千年不熄被譽為「活着的古鎮」。禹州市鈞官窯址博物館的講解員王丁影說:「禹州是鈞瓷的發源地。北宋中晚期,工匠們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釉料的『窯變』技術,使五彩斑斕的鈞瓷驚艷世人。」 本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神垕古鎮曾以鈞瓷為載體,舉辦集青年集市、露營、民謠表演為一體的文藝活動,期間共接待9.73萬遊客,充分證明:在時興的旅遊產業與千年古鎮的相互促進下,傳統藝術也能綻放出跟隨時代前進的花朵。
以山巒為背景的鎮內還坐落着一個鈞瓷工業文化園,它已入選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名單。文化園主建築的前身是於1949年建設的「人民工廠」,建築外牆的縫隙都透着時代的韻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園區藝術總監孔相卿說:「2016年,我認識到文化旅遊是產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於是毅然決然賣掉了價值幾千萬的窯爐,將工廠打造成為工業文化園。」經過7年的經營,這裏已然成為集吃、住、遊、購、娛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在園區北部入口西側,則是面積1,800平方米的孔家窯鈞瓷藝術館,館內陳列的一件件釉質瑩潤的鈞瓷作品,無不凝結着孔家窯匠人多年的心血。藝術館的南側,是一間鈞瓷工業歷史館,這裏展示着紅色鈞官窯文化,也默默講述着河南省鈞瓷工業的歷史變遷。遊客可以到鈞瓷技藝傳習館,親眼見證古人所形容的「夕陽紫翠忽成嵐」的窯變。也可以前往園區內的文創商店,挑選心儀的鈞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