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0作家學者齊聚香江 探討世界華文文學願景

  圖:主禮嘉賓出席「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與前瞻」國際學術會議開幕儀式。\大公報記者顏琨攝
  圖:主禮嘉賓出席「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與前瞻」國際學術會議開幕儀式。\大公報記者顏琨攝

  為慶祝香港作家聯會成立35周年、世界華文文學成立20周年,香港作家聯會聯同香港文學館、香港珠海學院於昨日在香港珠海學院舉行「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與前瞻」國際學術會議,近80位來自海內外的知名作家學者應邀與會。

  35年前,由曾敏之、劉以鬯、潘耀明等31位發起人,憑一腔對文學的激情和強烈的文化理念,排難而上創立香港作家聯會。歷經35個風雨歲月,開墾出一片蔚然的文學花圃。隨着香港文學館將於明年五月開幕,香港終於迎來首間屬於自己的城市文學館。\大公報記者 顏 琨

  是次活動由香港作家聯會、香港文學館和香港珠海學院主辦,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明報月刊、香港文學合辦,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承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張國義,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貝鈞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席李大宏等擔任主禮嘉賓。

  李家超:豐富香港文學版圖

  在此次研討會開始前,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視頻致辭時表示,香港作家聯會和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多年來為香港和世界的文學發展和促進人文交流創下佳績。香港作家聯會和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成立以來匯聚海內外華文作者和文學從業者,為他們提供寶貴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機會,推動華文文學界交流,豐富香港的文學版圖。

  香港文學館館長、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致辭時表示,這次文學界新知舊雨聚會,與會的朋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國家和地區,但我們的話題離不開華文、華語。有井水的地方就有華人,就有華文、華語。時至今天,我們發現有些地方就算沒有華人,也有華文、華語。華文華語在不同國籍的人流通,華文、華語正逐漸鋪蓋了全世界。

  他續說,我們都是擁抱中華文化的人,我們將以華文為軸心,以文學滋潤世人。我們希望借慶祝香港作家聯會35周年、世界華文文學20周年這個小舞台,把我們熱愛和平、正義、友愛與天地共融的中華文化傳播出去。

  搭建世界華文文學發展橋樑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致辭表示,「一國兩制」下,香港有着背靠祖國連通世界的獨有優勢。這一點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上,同時體現在文化進程中。國家賦予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獨特定位,加強香港在世界文化藝術的地位,對香港文化藝術界可以說是一劑強心針。

  香港珠海學院校長陳致表示,在這35年歲月裏,香港文學成長為多元包容、中西結合社會的文化符號,擁有超越時空的影響力,以廣闊的視野和獨特的語言藝術成為世界華文文學的一面旗幟。從香港文學館的創辦到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籌備,作為香港文學界的一員,我們希望這些努力能延續這來之不易的成績,更希望香港文學能成為香港與世界溝通的橋樑。通過香港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建立起香港與世界華人之間的情感聯繫。

  是次國際研討會以「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與前瞻」為主題,邀請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施戰軍,內地作家蘇童,中國台灣作家李昂,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復旦大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教授陳思和,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陳子善,韓國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兼博導朴宰雨,埃及文學翻譯家、漢學家米拉,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許子東,香港旅法作家、畫家陳重馨在會上發言,探討香港文學與中國文學、世界華文文學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