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 蓉企DNA編碼化合物庫達1.2萬億量級 成都高新區: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加速釋放

◆ 成都先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進博士正在與科研團隊交流。
◆ 成都先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進博士正在與科研團隊交流。

◆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 GE醫療中國首批次迴旋加速器下線儀式。
◆ GE醫療中國首批次迴旋加速器下線儀式。

◆ 成都先導DNA編碼化合物庫。
◆ 成都先導DNA編碼化合物庫。

  新藥研發一直流傳着「雙十」的說法,即「新藥研發需要耗時十年,耗資十億美金」。這項高投入、高風險、高技術的產業,一度將數以千計的中國藥企擋在門外,只能從事仿製藥加工。

  2012年,「海歸」李進在成都高新區創辦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先導」),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NA編碼化合物庫(DEL)及篩選技術」,迄今儲存的「藥物種子」高達1.2萬億量級。這個全球最大的「藥物種子庫」,為中國乃至世界新藥研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成都先導所處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目前累計落戶項目逾300個,助力成都高新區形成千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產業發展蓬勃成勢。

  從「蓉」出發 1.2萬億藥種庫服務全球

  「如果把上市的藥物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麼藥物發現階段的先導化合物便相當於『種子』。」李進介紹,自2012年起,經過3年多的攻關創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EL。

  「如果用傳統方法建『種子庫』,一粒『種子』需要一根試管,1.2億種子就需要數棟樓來保存,而先導只需要幾個冰箱;如果用傳統方法匹配『種子』一般需要幾個月,先導只需幾個星期。」李進介紹,DNA編碼化合物庫採用了世界領先的新技術,僅國際發明專利便有數十項,能夠從庫中發現成藥性更高的「種子」並加以優化,大大提升了研發速度和成功率。

  2020年,成都先導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創新藥物開發和國際化銷服能力全面提升。2021年5月,成都先導聯合Fierce Biotech面向全球發布《DNA編碼化合物庫平台賦能新藥研發白皮書》,為DEL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準並樹立標桿。成都先導日趨成熟的DEL技術,贏得了製藥工業和學術機構的廣泛認可和應用。從全球公開的DEL技術合作項目信息統計看,成都先導的合作夥伴超過500家,包括輝瑞、強生、賽諾菲以及科倫博泰、白雲山等中外藥企。

  今年3月,成都先導與同處天府國際生物城的苑東生物共同投資成立四川先東製藥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共建小核酸藥物中試及生產平台,打造行業領先的小核酸藥物CDMO服務平台。

  目前,成都先導在英國劍橋、美國休斯頓設有子公司,業務遍布北美、歐洲、亞洲、非洲及大洋洲等地區。這一家誕生於天府之國的藥企,正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世界。

  「蓉」匯中外 資源要素聚集成產業高地

  沿着成都劍南大道一路向南,大約半小時車程便來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兩縱三橫」5條道路將44平方公里劃成了若干片區,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綠水依依,醫院、學校、公寓錯落有致,人、產、城和諧共生。

  在冬日暖陽照耀下,「西點科創」幾個大字映入眼簾。這家創建於2018年的公司,在美國獸醫學博士Brad Hubbard帶領下,打造了一個西南最大的醫療器械臨床前研發平台。「目前,通過公司測試的10款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部分已拿到註冊證,3項研究被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Brad Hubbard介紹,西點科創還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達成戰略合作,成為西南心肺介入治療培訓主要基地,服務的客戶已有4家上市。

  12月1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再傳喜訊,美國通用電氣醫療中國(GE醫療中國)首批次迴旋加速器正式下線,標誌着項目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可以看到,現在的園區內,賽默飛等世界500強企業的LOGO不時閃現,國藥蓉生、邁克生物、歐林生物等高科技企業扎堆,還有華西國際腫瘤治療中心、京東方數字醫學中心等高端健康服務項目。

  「天府國際生物城瞄準生物技術藥、化學創新藥、高性能醫療器械、專業外包服務及健康服務5大細分領域,血液製品、抗體藥物、新型疫苗等18個細分賽道,不斷構建完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園區累計落戶項目逾300個,總投資超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功培育6家企業上市;聚集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海外歸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引進高素質產業人才16,000餘人;在研藥械品種177個,其中在研I類新藥88個,43個進入臨床階段。

  今年3月,成都高新區對外發布創新藥產業和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建圈強鏈三年攻堅計劃,不斷完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體系。同時,成都高新區啟動了3,000億元產業基金計劃,其中生物醫藥佔比20%、近600億元。

  各種資源要素的匯集,讓生物醫藥產業在這片土地上持續迸發活力。近五年來,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連續保持20%的增長,2022年產業規模突破1,200億元。《2023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報告》顯示,成都高新區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一方陣。(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