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團訪港/航天團團長:中國空間站將全球開放 盼港澳專家進駐天宮

  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昨在會展舉行媒體見面會。
  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昨在會展舉行媒體見面會。


  應香港特區政府邀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共17人於昨日訪港,代表團會在香港開展為期四天的交流活動。代表團昨日首次公布由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拍攝的第一組反映空間站全構型的工作照。

  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團長林西強表示,期盼港澳航天員進駐祖國空間站。未來十年中國空間站將邁入應用與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空間站將對全球開放。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透露,中國空間站計劃在未來打造「太空公港」模式,為到訪航天器提供在軌維修等服務,並希望充分發揮國家太空實驗室作用,促進空間科學與技術的成果產出及轉化。\大公報記者 魏溶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盧新寧,以及外交部駐港公署署理特派員李永勝等人昨到機場迎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昨日下午與傳媒見面,並首次公布了由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於10月30日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照片,這是在軌首次獲取的以地球為背景的中國空間站全貌圖像,也是第一組反映空間站全構型的工作照。

  載人航天「三步走」圓滿實現

  林西強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事業的發展歷程,自1992年至2022年的30年間,神舟五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的飛天夢;天宮一號、二號等飛行任務為建造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早前開展的12次載人載物飛行任務,令中國空間站得以全面建成。自此,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已圓滿實現。

  林西強表示,當前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已經從以突破技術為主的空間站建造建設階段,進入以突出效益為主的全面應用於發展階段。

  林西強強調,中國空間站將對全球開放,並歡迎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及地區與中國開展合作,目前該項工作正處於籌備階段,並與多個國家、地區的航天機構展開溝通洽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國外航天員參加我們空間站飛行任務的身影。」

  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宏介紹當前空間站建設情況和未來計劃。他表示,目前空間站在軌運行正常,在完成建造後,空間站艙內活動空間達110平方米,空間站加上停靠的神舟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總品質可達100噸級;並先後迎接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三個乘組,共計九名航天員的在軌駐留,開展了多項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

  展望未來,楊宏用一句話總結了主要任務:「要管好、用好、發展好中國空間站」,認為要確保我國空間站長期在軌安全穩定的運行,以及太空人長期在軌的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並充分的利用空間站航天員長期駐留及相關配套優勢,持續滾動地開展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從而獲取一大批重大的科學發現和原創性的科技成果,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創新發展。

  「太空公港」提供在軌維修

  此外,將打造「太空公港」模式,為來訪空間站的航天器提供在軌維修、維護等多項在軌服務。楊宏指出,未來會持續擴展空間站的能力,包括多功能艙段、機械臂應用等擴展,滿足空間科學研究和應有任務不斷發展的新需求。

  楊宏說,期望未來能夠充分發揮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的作用,促進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成果產出,以及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使載人航天工程發揮更大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服務於國家戰略,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