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界倡向內地生家長發「陪讀」簽註

◆第三屆「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日前在港舉行,多名專家圍繞「如何開放內地中小學生來港就讀」主題作討論。
◆第三屆「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日前在港舉行,多名專家圍繞「如何開放內地中小學生來港就讀」主題作討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鼎煌)透過教育加強香港吸引人才的力度是社會熱點,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上,多名專家圍繞「如何開放內地中小學生來港就讀」主題,從政策、配套設施、挑戰等方面作討論。有政策研究學者認為,應善用「北部都會區」機遇,規劃寄宿制國際課程中小學,亦有教育界人士提出應考慮向家長發放「陪讀」簽註,吸引更多學生來港就學。

  是次論壇日前於漢鼎書院舉辦,數十名嘉賓及學校師生出席。「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於主題演講分享指,香港應善用「北都區」發展打造為國際教育樞紐。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鼓勵香港本地高校在「北都區」建設第二校區;二是與海外知名大學合作於「北都區」建設亞洲校區,三是在「北都區」規劃寄宿制中小學,提供各類國際課程,且吸引內地中小學生來港就讀。

  益利樂生教育基金董事會主席、漠鼎書院創校校監徐莉認為,香港目前的「搶人才」格局可進一步擴大,利用教育優秀吸引年輕學生,「名校畢業生等高精尖人才可以來港工作,那麼,優秀的中小學生為什麼不可以來港讀書呢?」

  指「陪讀」家長在港工作可解就業不足

  她提出,特區政府可以借鑒海外其他地區經驗,為合資格來港就讀的非本地中小學生父母,即使他們未必能通過人才入境計劃,亦可獲發放專門的「陪讀」簽註來港,甚至考慮允許他們在港工作,緩解本地就業人口不足。

  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主席駱勇形容,本屆特區政府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大膽作為,特別是「高才通」政策引人才的力度強、見效快。他表示,面對本地生源減少的困境,引人才對香港教育有長遠貢獻,而今次論壇拋出內地中小學生來港就讀議題,亦是思考如何擴大生源契機。

  根據香港現時入境政策,非本地中小學生如獲本港私立學校取錄,可申請學生簽證來港讀書,惟有關安排並不適用於內地、台灣等地的中小學生,他們只可 在跟隨父母獲得受養人簽註來港後,再申請香港的學校。

  立法會議員、教聯會副會長鄧飛指,開放內地中小學生來港就讀,需要兩地相關部門充分溝通及協調,亦涉及兩地教育公平問題,並非特區政府單方面可決定。他建議特區政府可利用大數據,跟進內地新來港學生及本地生升學流動情況,為未來制定及更新相關政策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