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製健步儀增中風者「自行力」

◆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帶領的團隊,研發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 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帶領的團隊,研發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 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香港每年新增約5萬宗中風個案,其中八成半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功能障礙,部分病人即使康復出院,亦會因活動能力下降面對容易跌倒的問題。針對中風偏癱患者提升下肢運動功能困難問題,理工大學團隊成功研發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經臨床研究顯示,對比僅使用傳統外力復康裝置可提升40%療效,患者亦可利用機械人進行自助式居家復康練習,治療師還能遙距監測多名患者的復康進度,提高效率。

  足下垂和足內翻是中風患者常見的活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博士帶領的團隊,研發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為首個集合外骨骼、柔性人工氣動肌肉、振動觸覺感知反饋,及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的復康器械。

  胡曉翎昨日介紹,「智雲行健步儀」設計輕巧,重量約400克,配置9V充電池續航時間4小時,患者可透過日常穿戴,利用不同模態技術提高下肢運動能力,學會平衡腳底壓力和用力蹬地邁步,並能改善足下垂以防跌倒,長遠更有助促進腦部神經重塑。

  逾九成患者成功糾正足外翻

  他直言,市場上常見的外骨骼下肢機械人,僅靠施加外力輔助患者走路,既無助患者改善足踝關節和肌肉協調,兼重量和耗電量較高,僅限於醫院及復康中心內使用,但該健步儀沒有這些缺點。

  胡曉翎表示,12名參與「智雲行健步儀」臨床研究的患者,在完成了為期一個半月,共20節、每節1小時30分鐘的訓練後,在無設備輔助的情況下,其足踝關節背屈可由最初的5度改善至10度,更接近正常人15度的水準,九成以上患者更成功糾正足內翻。

  團隊計劃明年把該健步儀推出市面,售價約為8萬元,期望可獲更多本地及內地醫院採用。

  李先生的兒子於十年前中風,曾參與該臨床研究,他以往需定期帶兒子到復康中心覆診,每次都要用枴杖協助,日常生活受影響,但他的兒子使用了該健步儀後,再加上居家訓練,現已能自行步行,有效改善行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