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協同發展 產業出路更寬
王文亮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公布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以大灣區融合思維推動香港發展,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普遍支持。
施政報告關於大灣區對接的新舉措令人眼前一亮。這些融合舉措,大體可分七個主要方面:一是發揮「北部都會區」優勢,詳細勾勒「北部都會區」布局,主力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以短期內公布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坐言起行;二是繼續善用前海合作區金融創新舉措,持續擴大香港金融機構在前海的業務範圍,更好對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用;三是打造香港成為領先國際航運中心,推動大灣區航運協作;四是宣布加推「兩鐵一路」,推進「北部都會區」東面的新市鎮發展,讓鐵路基建加快促進大灣區要素流動;五是提出與廣東省政府和其他機構合作,共同設立「大灣區投資基金」,投資於大灣區具有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六是與廣東省政府積極協作「數字灣區」,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七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制訂、商討及落實全新《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以聯防聯控、優勢互補理念,構建系統化的大灣區應急行動機制。
這些舉措,上至宏觀的區域協作,下至民生救急項目,產業、金融、創新等涉及面非常廣,目的在於加強與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做到大灣區制度機制深度融合,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動更加暢通,充分體現李家超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融合思維和信心決心。
香港經濟升級轉型,需要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大灣區深度融合,能夠為香港產業多元發展提供出路,有利引導不同產業企業的發展目光不再局限於本港範圍,而以更寬廣的大灣區視野,深挖更多區域合作機會,發揮互相促進的效用,積極推動香港經濟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創新」是今次施政報告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焦點所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大灣區創新融合發展,從推動微電子研發,到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再到數據跨境流動,大灣區融合的創新科技研究將形成融資、研發、成果轉化、推出市場的完整產業鏈,創新力量更加強大。「北部都會區」作為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隨着施政報告關於對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措施的落實,以後更可撬動大灣區整體創科發展的高度融合。
施政報告向社會清晰展示香港結合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光明前景,背靠祖國的區域發展布局折射出香港發展的美好未來。特區政府引領香港社會共同落實施政報告的宏大融合藍圖,提升大灣區協同發展效應,香港繁榮發展的根基和大好局面將更加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