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作家海漄 中文小說獲「雨果獎」
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喜見中國科幻悄然崛起
在10月21日晚,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迎來重頭戲,「雨果獎」17個獎項和驚奇獎、北極星獎揭曉,全球幻迷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見證了「科幻文學界諾貝爾獎」的誕生。「雨果獎首次在中國進行評選和頒獎,得到了全世界幻迷的廣泛參與,這也是有史以來非英語會員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副主席、2023雨果獎評選委員會負責人戴夫·麥卡蒂(Dave McCarty)表示,獲獎名單中還有尼日利亞裔、波蘭裔作家的身影,充分體現了本屆雨果獎的權威性和世界性,顯示出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在思維和想像力上的交流與碰撞,「這也正是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主題『共生紀元』的寓意。」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
本屆雨果獎超25,000部科幻作品及個人參與提名,19類獎項共有114件作品或人員入圍。中國科幻作家海漄的作品《時空畫師》榮獲「最佳短中篇小說」,插畫家趙恩哲獲「最佳職業藝術家」,幻迷河流、零始真共同創辦的科幻粉絲雜誌《零重力報》獲得「最佳粉絲雜誌」獎,中國作家及作品共獲三項大獎創歷史之最。
插畫家趙恩哲獲「最佳職業藝術家」
中國「90後」科幻作家海漄的作品《時空畫師》榮獲「最佳短中篇小說」,成為繼劉慈欣、郝景芳後第三位獲得雨果獎作品獎的中國科幻作家。當雨果獎獎盃從「60後」的劉慈欣交到「90後」的海漄手中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兩代科幻人的交接中,中國科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中國科幻插畫家趙恩哲獲「最佳職業藝術家」,作品展示了他對科幻世界的獨特視角和創造力,充滿了硬核科幻美學風格。由中國幻迷河流、零始真共同創辦的科幻粉絲雜誌《零重力報》獲得「最佳粉絲雜誌」獎。
「《時空畫師》沒有英文譯本,創造了一個完全憑中文獲獎的歷史。」戴夫·邁卡蒂說,他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幻作品,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非常喜人,「我在北美地區都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幻作品,向全球幻迷傳遞和分享了非常多的好創意。」
「科幻文學編輯尋找的不是用某種語言書寫的故事,而真實、偉大和非常有價值的故事,只要有這些特點都會被發現。」世界科幻協會品牌委員會委員、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本·亞洛(Ben Yalow)說,中國科幻越來越多非常有趣的作品被全球其他國家的編輯認可,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歷史與科幻交織成《時空畫師》
「從收到入圍通知到站在領獎台上,我一直在暢想這一刻,但當這一刻真正到來時,還是感覺如做夢一般……」海漄說,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科幻迷,感覺只要抬頭仰望星空,就會看到希望和曙光,讓理想照進現實。
《時空畫師》這部全中文的作品,為何受到全球幻迷的認可,在眾多優秀中作品中脫穎而出?此書從故宮博物院閉館日驚現「幻影」開始,將歷史、推理、科幻相結合,追溯了一幅虛構的名畫創作以及「當時」的朝野權力鬥爭故事。因為小說並未完全架空真實歷史,讀來更令人有種亦真亦幻的恍惚感,感覺這或許是曾經發生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事情。
歷史人物「趙希孟」,被賦予以純能量形態進入高維時空的超能力。為了創作《千里江山圖》,他一次次將精神抽離肉體,遁入高維空間,轉瞬遍覽天下山河,作為繪畫的素材。漸漸地,他不僅能掙脫空間的束縛,連時間的界限也可以打破。
同時,作品還不經意地提到了另一位畫家和他的奇詭之作:南宋畫家李嵩的《骷髏幻戲圖》。在這幅團扇大小的畫面中,李嵩描繪了一幅傀儡戲的演出場景,一幅披衣戴帽的大骷髏,操縱着線板,指揮着一幅小骷髏在表演各種動作。一個嬰兒好奇地爬向那個表演中的骷髏小傀儡……活人與骷髏、生與死,同時出現於畫面中,在中國古畫裏是極罕有的,也因此引起了後世的種種猜測解讀。在海漄筆下,這幅奇作也在時空中有了別樣的創作緣由。歷史的神秘疊加科幻的釋讀,令《時空畫師》呈現出既厚重又空靈的獨特質感,或許也是這部作品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最終評價一篇作品優秀與否的權利,應該交給讀者。」海漄說,《時光畫師》是一篇歷史科幻小說,故事根植於本土文化,同時又有人性和普世的一些情懷,或許這就是它能打動人的原因。
權威性和多元性兼具
「最佳長篇小說」歷來是雨果獎的重中之重,美國科幻作家T.金費舍(T. Kingfisher)的作品《蕁麻和骨頭(Nettle & Bone)》有幸獲此殊榮。《蕁麻和骨頭》創造性地借鑒了許多熟悉的童話故事,創造了溫馨又危險的龍與地下城般的冒險。「最佳長中篇」和「最佳短篇小說」分別頒發給了肖恩寧·馬奎爾(Seanan McGuire)的作品《溺水女孩之謎》和薩曼莎·米爾斯(Samantha Mills)的作品《兔子測試》。英國幻想文學作家特里·普拉切特的傳記作品《特里·普拉切特:充滿軼事的一生》獲得了「最佳相關作品」。
「最佳短篇作品編輯」頒給了享譽世界的科幻與奇幻雜誌《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的創始人兼總編輯尼爾·克拉克。他長期致力於發掘新興作家和推廣多樣化的聲音,為讀者帶來新鮮的科幻和奇幻作品。波蘭裔英國作家艾德里安·柴科夫斯基創作的《時間之子系列小說(Children of Time Series)》獲得「最佳系列小說」,該作品以其複雜的世界構建、深入的人物刻畫和科學概念的探索而受到廣泛讚賞。
由科幻衍生的漫畫、戲劇影視作品,在本屆雨果獎中得到充分體現。《蒼穹浩瀚:巴比倫灰燼(The Expanse:Babylon's Ashes)》獲得「最佳戲劇表現(短片)」,《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獲得「最佳戲劇表現(長片)」。漫畫《賽博朋克2077:大城之夢(Cyberpunk 2077: Big City Dreams)》獲得「最佳圖像小說或漫畫」。
特拉維斯·巴爾德里(Travis Baldree)依靠長篇小說《傳奇與拿鐵(Legends & Lattes)》贏得了「驚奇獎——最佳新人獎」。尼日利亞裔美國作家妮狄·歐柯拉福撰寫的小說《阿卡塔女巫(恩西比迪腳本)》獲得了「北極星獎——最佳青少年圖書獎」。此外,本·亞洛還將「大心獎」頒發給了博比·安布魯斯特(Bobbi Armbruster),以感謝其為科幻社群建設作出的突出貢獻。
「科幻小說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其實是相對比較新的,但它一直在不停地發展,因為它是講述我們人類本身的故事。」本·亞洛說,他最大的感受是幻迷在全球所有地方都存在,這是有史以來非英語會員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雨果獎評選,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科幻文學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