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榴蓮自由 仍有很長路要走
海南科研人員:需因地制宜做技術配套 研發抗寒耐肥新品種尤為重要
「榴蓮自由」無疑是今年國內水果界最熱門的話題,儘管只有約50噸產量,產自海南的國產榴蓮啟動訂單銷售還是讓老饕們連連搓手。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省氣候條件與榴蓮主產國泰國、馬來西亞相似,具備種植榴蓮的先天優勢,是人們樂觀期待的原因。通常情況下,進口水果的國產化,很快會帶來量價的顯著變化。不過這個通常規律,卻不太適用於榴蓮。作為一路參與榴蓮引種的當地專家,海南盛大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農藝師、高級農藝師陳兵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說,雖然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實現榴蓮在海南的產業化種植,培育出適合海南種植的抗寒、耐肥新品種尤其重要,需要科研人員的不斷探索研究。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玫、特約通訊員 安莉 海南報道
出生於1981年的陳兵,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完成了農學專業大學本科及研究生的學業,2006年研究生畢業後即來到海南,進入海南農墾工作,對熱帶作物及果樹有着濃厚的研究興趣。陳兵在農墾工作時,曾掛職擔任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副所長,對海南早期榴蓮培育中遇到的情況很清楚。他表示,海南榴蓮栽培可分為幾個階段,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1961年期間,海南農墾先後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分82批(次)引進榴蓮、山竹等熱帶果樹20種,在當時的海南保亭熱帶作物育種站試種。但榴蓮樹長期不開花、不結果,給大家造成了「海南不適合種植榴蓮」的普遍印象。
榴蓮掛果量逐年攀升
在農墾工作時,陳兵發現一些華僑自己帶回海南種植的榴蓮有掛果現象,在查閱了國外許多資料後,他總結出,榴蓮是兩性花,風傳粉,一般人以為自體授粉就能結果,事實卻不然,榴蓮需要「異株授粉」和人工授粉,才能更好地實現坐果、穩果及果型發育正常。有了這個發現後,再試種,才解決了榴蓮結果問題。2015年,位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的海南華盛生態農業基地引種44株榴蓮樹,到2019年時開花結果了!消息引起廣泛關注,亦讓觀望中的種植企業信心倍增。
陳兵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榴蓮種植期一般需要六年左右,播種、發芽成苗約需一年,嫁接育種需半年,再移栽至土裏,需約四年才能結果。即將成熟的榴蓮需要用繩子綁在樹上,預防成熟後掉落地上,沾染細菌影響果肉質量。海南榴蓮目前屬剛開始結果期,在海南瓊海「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園區內,每畝種植約18棵樹,每棵樹約能掛果20個左右,陳兵說,榴蓮樹屬於長壽命的果樹,樹齡越小、掛果越少,樹齡越老、掛果越多。隨着樹齡增加,園區裏種植的榴蓮樹的掛果量也會逐漸增大。
研「兩季榴蓮」增產量
今年五月,「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園區內,榴蓮花勢喜人,每棵樹上都掛滿了一簇簇花朵,讓人以為今年榴蓮將有不錯的收成。但沒想到,連續十幾天的雨水,讓很多榴蓮花都凋謝了,每棵樹損失了大約一半以上的花朵,令人很是沮喪。
陳兵仔細研究後發現,由於在前期果樹種植過程中施肥、控梢、控水等技術措施把握較好,果樹的養料充足,雖然掉了不少花,但在第一批果實長成後,樹木仍有能力再孕育新的果實,國外種植中也有二季榴蓮的先例。於是,他率領團隊成員一起,對掉花的榴蓮樹進行了二次催花。目前效果不錯,不少榴蓮樹在第一輪果實成熟的同時,又已開出新花。如果養護得當,一棵榴蓮樹,一年就能產兩季榴蓮,增加產量。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兩季榴蓮」培育,在國內尚為首次。
把握人工授粉「窗口期」
陳兵表示,榴蓮樹開花可謂「曇花一現」,每朵榴蓮花開花時間僅有一天,需要抓緊合適時機授粉,所以種植中各個環節的把控,非常重要。雖然榴蓮種植有許多「講究」,但陳兵認為,榴蓮種植技術不比荔枝困難,榴蓮的病蟲害比較單一,防治容易,對於皮厚刺尖的榴蓮而言,一般害蟲很難攻破它的皮傷害到果肉;而榴蓮嫩葉是捲起的,等長得差不多成熟了才舒展開,同時裏面有一些抗性物質,害蟲不吃,自帶防病蟲害屬性,農藥使用不頻繁。
氣候存差異 技術來攻克
根據陳兵的分析,海南島南部與北部在榴蓮種植上並無太大差別,但海南島的整體氣候條件與東南亞相比卻有一定差異,所以在榴蓮種植中,有一些技術上的要求,例如,在冬季時,榴蓮是需要靠低溫和乾旱來催花。以泰國為例,全年平均氣溫約28℃,海南島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2.5℃—25.6℃之間,冬季時與原產地的溫差,導致榴蓮樹容易掉葉子,養分不夠,催花就有欠缺。另外,海南乾濕季明顯,所以榴蓮樹催花與泰國完全不一樣。榴蓮種植前期的營養儲備很重要,可能還涉及到控梢,因地制宜地做一些技術配套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