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文學《成神》再現「剪花娘子」傳奇人生

◆「剪花娘子」庫淑蘭。
◆「剪花娘子」庫淑蘭。

◆陝西作家許海濤長期關注民間文化。
◆陝西作家許海濤長期關注民間文化。

◆紀實文學《成神》再現「剪花娘子」傳奇人生。
◆紀實文學《成神》再現「剪花娘子」傳奇人生。

  一把剪刀,剪出一個花間世界。6歲開始學習剪紙的陝西民間藝術大師庫淑蘭,不僅是中國民間剪紙最具原創精神、鮮明特色、傳奇色彩的代表人物,同時更是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首位中國女性,被譽為「剪花娘子」。在庫淑蘭大師逝世近20年之際,由陝西作家許海濤創作的紀實文學《成神》,日前正式出版發行。該書不僅完整展現了「剪花娘子」多彩的人生畫卷,同時亦用獨特的視角和沉浸式的敘事,帶領讀者深入中國傳統文化剪紙的藝術世界。◆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中國剪紙是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反映了我國的民間生活、風俗與文化,以及傳統思想和價值觀。

  庫淑蘭1920出生於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赤道鄉富村人,自幼跟隨母親學習剪紙、畫畫,巧手妙剪稱譽鄉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經當地文化館民間文化普查被發現後,迎來她創作的成熟期和輝煌期。庫淑蘭的剪紙作品完全顛覆傳統剪紙的單一化、平面化,在人物造型、空間構圖、色彩運用等多方面,彰顯出非同尋常、出神入化的力度和深度,將中國剪紙的神奇絢爛展現的淋漓盡致,廣受讚譽。

  如今庫淑蘭去世已近20年,但其藝術影響熱度依然持續不減。去年7月至今,《花間世界——庫淑蘭剪紙藝術展》相繼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和杭州美術館、銀川當代美術館等地開展,並將全國巡展。

  《成神》再現了庫淑蘭從艱難困苦的生活突圍,全身心投入彩貼剪紙藝術創作,一步一步登上世界民間藝術最高殿堂的傳奇過程。而書名中「成神」一詞,正源於庫淑蘭被譽為 「剪花娘子」後,當地群眾紛紛稱讚的一句陝西方言。

  「創作庫淑蘭故事的想法,其實早在20年前就已經萌發。」《成神》作者許海濤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庫淑蘭剪紙所表達的大千世界和中國鄉土,其藝術精神已經超越了剪紙本身。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剪花娘子」應該是仙女般的存在,然而現實中的庫淑蘭,卻並不是這樣童話般美麗和無憂無慮。她住在低矮的窯洞裏,幹農活、撿藥材、忙家務,生養了十三個孩子……

  許海濤告訴記者,庫淑蘭是如何在艱苦的生活和環境裏,靠一把剪刀、一沓彩紙,抵達詩和遠方,神一般地走進世界頂級藝術殿堂!這對每一位追求藝術人生的人來說,對每一位「不枉來人世一趟」的人來說,都是一個謎。而他試圖去解開這個謎,於是便有了《成神》一書的創作。

  「創作的過程既辛苦又幸福,那也是一種隔空情感的交流。」在深入走訪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後,許海濤在庫淑蘭的剪刀和自己手中的筆之間,找到彼此互信與通達的關聯。他採用回憶的方式,以俯瞰角度回首庫淑蘭由一位農村婦女成為「藝術之神」的神奇曲折過程,結構精巧,視野開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成神》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庫淑蘭走向世界的過程,也同時展現了了改革開放的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此外,書中絕大部分內容為首次披露,也為幫助讀者走入庫淑蘭的藝術世界提供了鮮活翔實的文本資料。

  展現民間藝術之美

  「她轉身跪下,點着窯壁,姨給你說鉸下的都是什麼花。 你看,這是桃花,這是梅花,這是蓮花,這是菊花,這是牡丹花……」這是《成神》中的一段話,作為陝西作壇的一位實力派作家,許海濤長期關注民間文化。他出版的短篇小說集《跑家》《藏家》、長篇小說《殘缺的成全》《光明行——盲人張喜平的一天》,以及此次出版的《成神》,都蘊藏着深厚的民間文化情感和濃郁的地域語言特徵,給讀者一種強烈的時代和西北特色沉浸感。

  許海濤說,《成神》是對中國傳統非遺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次致敬。他亦希望通過不斷的創作,能讓更多的讀者進一步了解中國民間深藏的生活之美、藝術之美、人文之美。

  《成神》出版後,引發廣泛關注。陝西著名作家楊煥亭表示,《成神》的一個亮點是它審美表達的視角和高度。作者營設的敘事者,既是庫淑蘭藝術的發現者,又是她藝術道路的引領者,這種雙重身份賦予這部非虛構作品以真實性的品格。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部非虛構敘事,作家並非為了拔高人物形象而機械地用西方美學理論去觀照庫淑蘭的作品,而是把立足點深深地紮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這樣的審美視角,不僅使得《成神》的敘事佔據了一個時代的高度,更透過主人公的藝術人生,發掘出藝術的原生本質特徵,為讀者奉獻了一曲精神的禮讚。

  「在神與不神之間,她神了;在成與不成之間,他成了。」陝西青年作家曉瑜榮兒認為,《成神》中的所謂「神」,是民間剪紙大師庫淑蘭從殘澀生活中的出神;所謂「成」,則是作者許海濤給人帶來的那種新的閱讀感受的驚喜。「《成神》有着長篇小說的故事脈絡和情節,也有傳記文學的真實性和宏大的場面。」曉瑜榮兒表示,許海濤以採訪者的口脗,像遊記散扎更像記錄撰文,以一個博學者的姿態,娓娓道來地訴說和重現書中的人物關係、歷史背景、場景,奉獻了一場驚心動魄、感人肺腑的奮鬥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