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議員:區會改革勢在必行

◆《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昨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昨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恢復二讀 委員會支持政府所提修正案

  《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昨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法案委員會主席廖長江表示,條例草案審議工作已經完成,政府已就委員及法律顧問在多項政策及條文草擬提出的關注,在會議上以書面方式或其他方式回應,委員會支持政府提出的擬議修正案,亦不會提出修正案。◆香港文匯報記者 藍松山

  為修改區議會的職能及組成、設立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就處分區議會議員行為失當訂立機制,特區政府早前提出《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並於昨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昨日共有41名議員發言,二讀辯論將於今日(7月6日)繼續。廖長江發言時表示,完善地區治理體系,是繼選舉委員會、立法會、行政長官選舉後,走完「愛國者治港」的「最後一公里」路程,亦真正回歸基本法第九十七條區議會非政權性區域組織定位的初心。他期望特區政府在委任議員時按各區實際情況,選舉符合當區需要的人士。

  區會是政策「探熱針」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表示,她在九龍城區議會服務近24年,見證區議會不同的變化。她指出,香港在2014年非法「佔中」及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走入政治極端期,區議會性質出現急劇變化,由原本服務市民的平台,扭曲成為反中亂港的政治平台,令人十分憤怒。她認為,區議員是特區政府最接地氣的前線工作隊伍,明白社區需要,是政府推出政策時的良好「探熱針」。她期望,以新制產生的區議員、民政專員、官員等,日後繼續與市民保持緊密及廣泛的聯繫,才可掌握民情民意。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今次改革重心之一是重回行政主導,改革後區議會能大大提升地區治理效能。區議會主席由民政專員擔任,可以更好地統籌協調區議會、「三會」和關愛隊等力量,齊心協力做好地區事務。他認為,改革為地區治理注入活力,相信可以強化社區建設,提升市民生活水平,讓香港成為更宜居的城市。相信在愛國者治港下,能確保「一國兩制」不會變、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香港將走向長治久安。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指,當時有「黑暴」區議員,要市民說出「黑暴」口號,才能夠得到服務,區議會制度逐漸全面崩壞,淪為反中亂港的工具,而區議會的運作資金來自公帑,是「食碗面反碗底」,必須通過改革制度,及時堵塞漏洞。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表示,2020年的區議會成了反中亂港的「重災區」,未來區議會需要強調去政治化,讓愛國愛港人士透過多渠道參與地區工作。她又指,自己在2015年與一位靠激進、沒有做過地區工作的候選人參選時只以輕微票數之差「險勝」,認為民選議員並不代表就能發揮功能、做好議員本分。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區議會制度運作多年,一直是促進社區發展和改善民生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特區政府多次提升制度的權力,可惜的是過去泛政治化的氣氛下,區議會變成政治表演的舞台。

  改革後更具認受性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表示,改革後的區議會,有幾個比較明顯的轉變,包括區議會未來將回歸基本法規定的「非政權性的區域諮詢組織」的定位和角色,充分體現國家安全必須放在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及行政主導三大原則,以及改革後區議會組成更均衡和多元化,更具廣泛代表性和認受性。

  立法會議員譚岳衡表示,區議會在過去幾年逐漸泛政治化,被反中亂港分子工具化,一度被利用來煽動市民、宣揚「社區政治」,宣揚「港獨」,並誘使暴力一次次升級,與區議會設立的初衷背道而馳,不僅無法起到管理服務地區、解決民生問題的功能,而且對香港的管治,對國家的安全形成嚴重的威脅,所以改革區議會勢在必行。他認為,《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有助於讓區議會去政治化,回歸諮詢和服務的初衷,完善「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