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居」優化建築方案 單位量增兩成
【大公報訊】由仁愛堂負責營辦的元朗洪水橋過渡房屋項目「仁愛居」,410個單位預計將於本月中開始陸續入伙。市區重建局協助支援該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建造工作,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透過因地制宜優化規劃和建築方案,令單位量增兩成。市建局首創「橫向型」布局,令單位更光猛及通風。
「仁愛居」位於洪水橋洪元路,是兩座樓高4層、由「組裝合成」方法建造的過渡房屋,市建局參與協助管理項目的規劃和設計,以及相關的建造工程。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在網誌表示,「仁愛居」已取得入伙紙,本月初移交仁愛堂,預計仁愛堂將於本月中開始陸續安排合資格的家庭入住。
韋志成稱,一般過渡房屋項目的地盤,需留位讓工程車吊運組件或行駛,佔用了地基面積,限制可建單位數目。今次團隊在地基結構層加泥土鞏固,讓工程車可在地基上行駛,毋須再騰出空間,令「仁愛居」的單位數目較一般增多兩成。
橫向型布局 更光猛通風
「仁愛居」單位亦首次採用「橫向型」布局,以面積286平方呎的三人單位為例,總窗戶面積達到50平方呎,窗戶面積較一般「直向型」多三倍,可增加採光和通風。而且每個單位內均設有俗稱「梗廚」的圍封式廚房,加強阻隔油煙,亦可省卻安裝消防系統的時間。
韋志成指出,仁愛堂需支付項目協調和管理費用,但市建局決定回饋社會,全數用於提供公用和社區設施,包括在大樓排水管的天台排氣喉安裝紫外光消毒殺菌裝置,減低喉管傳播病毒風險、在戶外添置多部「太陽能滅蚊機」,加強防蚊和滅蚊工作,以及在公共走廊則裝設超過100部吹風機,加強空氣流通。兩幢大樓之間的地面空間提供綠化和休憩設施,供居民享用。隨着項目落成,市建局參與過渡房屋項目的工作將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