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英華】李密「事祖母以孝」 《陳情表》打動晉武帝

  北宋詩僧釋惠洪在其詩論著作《冷齋夜話》引李格非之言語:「諸葛孔明《出師表》、劉伶《酒德頌》、陶淵明《歸去來辭》、李令伯《陳情表》,皆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這個李格非,可能大家不太認識,但他的女兒李清照就肯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李格非的文章向以健邁見稱,頗受蘇軾的欣賞。

  《陳情表》是西晉李密上奏給晉武帝的表文。大家要留意,這個李密可不是隋末瓦崗寨的那個「李密」。根據常璩《華陽國志》,《陳情表》作者李密「父早亡」,母親改嫁他人,所以他是由祖母撫養長大。李密向來以「事祖母以孝」聞名於世。

  晉武帝攻陷蜀漢以後,聽聞李密的賢德,於是便想徵辟(徵辟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選拔官吏的制度)他入朝為「太子洗馬」(太子身邊的侍從官)。可是,李密卻因祖母臥病在床,不願棄之入朝為官。在郡縣官吏三番兩次的逼迫,李密只好上書表白內心想法。

  《陳情表》開首,李密自道其可憐身世。在孩提之前,孤弱無依,幸好有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可憐李氏家門衰落,福分淺薄,沒有叔伯兄弟,李密本人也很晚才有子嗣。徵辟之時,劉氏正是終年疾病纏身,李密作為家中唯一成年男性,必須負起照顧祖母之責,以報其劬勞之恩。於是,只好推辭「國恩」。

  李密解釋了推辭之因,接着便告知武帝自己是很感激他的賞識。他自謙為「微賤」,認為得此「國恩」,就算犧牲性命也不能報答。

  上書表白心跡 侍祖母辭聘任

  《陳情表》向以動人見稱,但卻並非純以情感打動晉武帝。李密在訴說衷情後,便以道游說武帝。他先把一頂大帽子戴在武帝頭上,說道「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他指所有遺老之人在晉朝都得到憐憫和贍養,更何況其自身更是格外的「孤苦」。言下之意,便是告訴武帝,假若真是奪情徵辟,便是與國家提倡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作為曾經的蜀漢舊臣,李密其實明白武帝可能懷疑自己因要保全名節而堅辭任命。所以,在表中也刻意解釋道:自己作為「亡國賤俘」,是「至微至陋」,今日受到恩寵,怎會有什麼非分之想。況且,他的處境在蜀中是廣為人知,絕對不是謊言。

  在表末,李密強調他今年四十四歲,而祖母九十六歲,是「日薄西山」之年,今日更是「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所以自己能夠報答養育之恩的日子並不多了。李密懇求武帝讓他盡「慈烏反哺」之事,並且立誓當祖母安享晚年之後,他活着定當殺身報效朝廷,就算死了也要結草報答。

  據《古文觀止》末評載,晉武帝看完這篇《陳情表》後,十分嘉許李密的真情實意,不單免卻其徵辟,並賜其奴婢二人,命該郡縣官員供奉劉氏膳食。後世的過珙在《詳訂古文評注全集》中便評論曰:「讀《十二郎文》而為之嗚咽,讀《出師表》而為之感悟……斯文歷敘生平辛苦,亦嗚咽,亦感悟,其入人之性情者深歟!」

  ◆ 葉德平博士,香港作家,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高級講師,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科目,曾出版多本香港歷史、文化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