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貨六成同價 兩超市惹疑
記者巡百佳惠康作比較 議員質疑合謀定價促規管
疫情下香港超市貨品銷售量不減反增,消委會早前調查發現去年全港超市260項貨品有七成加價,平均加幅約2.1%,較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1.9%升幅為高。本報記者昨巡察發現,超市貨品售價較藥房、士多貴,且兩大超市貨品定價往往相若,15款熱門貨品中有9款(佔60%)同價,其他商品差價最多7元。有小型超市透露,早年供貨商會「婉轉」施壓,要求貨品定價不能比兩大超市低太多,否則就不獲供貨,自競爭監管機構加強執法,情況才有改善,但市場格局已定型,小店難再與兩大超市抗衡。
連鎖超市因為分店多,店舖網絡廣泛,「總有一間分店喺左近」,故吸引不少市民惠顧,但定價比其他小店為高,且被指兩大超市定價高度相近。記者昨前往百佳及惠康超市,觀察一些市民經常購買的同款日用商品的售價,發現不少商品定價一致,有兩款售價只相差1至2毫。
隨後記者再搜羅兩大超市網店,綜合現場格價及網上格價的結果,發現15款熱門貨品中,有9款同價,其餘差價介乎0.1元至7元。其中白米、食油和嬰兒食品差價最少,甚至是高度一致。市民黃太表示,「兩間超市好多貨品售價相若,所以格唔格價都無乜作用,幫襯邊間都係貴。」另一市民張先生更表示,寧願到士多或藥房買日用品。
多名立法會議員也察覺問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表示,現時超市由傳統兩大集團壟斷,價格明顯有一致性,「我昨(前)日到超市調查,發現至少10多項貨品價格完全一模一樣。」他質疑是否已有基礎證據同合理懷疑兩大超市是合謀定價。
全港有六間分店的小型超市「家興超市」,負責人王重家表示,與大財團相比,家興只能靠低價吸引市民,靠薄利多銷,做街坊生意,價格比大型超市平均低5%至10%,「如何做到,一是靠自家物業開舖節省租金成本,二是省卻店內精美裝修、一切從簡。」
供貨商曾向小超市施壓定價
王重家還指,過去部分供貨商時常「暗示」定價不可過低,「舉例有啲供貨商會告訴我,某某商品,百佳、惠康賣幾多錢,你自己睇住定價啦,雖然只是暗示,但如果我定價過低,下次可能就攞唔到貨。」幸好最近兩年因競爭監管機構加強執法,他指供貨商不敢再向其施壓左右價格,「兩大超市好多商品標價一樣,佢哋主要喺特價商品上搞差異,呢間就某類商品特價,另一間就另一類特價。如果佢哋真係一齊加價,都唔出奇。」
對於兩大超市部分貨品定價分毫不差,疑有「合謀」之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於立法會回應議員提質時表示,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和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政府並沒有對在市場上售賣的各項貨品實行價格管制。單憑超市貨品價格相似,本身未必構成反競爭,但若收到投訴,競委會會作出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