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郭帆拍《流浪地球3》擬將AI融入

◆上影節科幻電影周主旨論壇吸引眾多電影人齊談科幻。
◆上影節科幻電影周主旨論壇吸引眾多電影人齊談科幻。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

◆在《流浪地球2》劉德華扮演的角色通過數字技術與女兒再次相見。
◆在《流浪地球2》劉德華扮演的角色通過數字技術與女兒再次相見。

  科幻片不能只盯「科技」 要尋找與情感連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倪夢璟 上海報道)《流浪地球》一、二部的大熱讓影迷對於科幻電影充滿了期待與熱情,隨着《流浪地球》系列、《獨行月球》、《明日戰記》等越來越多的科幻題材電影相繼湧現,國產科幻電影也吸引了眾多業內大咖的加入與關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設科幻電影周,在主題論壇中,《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亮相,他直言科幻電影的核心非「科幻」而是電影本身,例如《流浪地球2》結局部分劉德華與女兒再次相見,即是通過技術將情感連接在一起。而隨着科技發展迅速,郭帆表示電影《流浪地球3》在拍攝前團隊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會對人工智能發展有更深入的認知,以做出更好的呈現。

  《流浪地球2》開拍前,劇組準備了近20萬字的世界觀概念設定。在郭帆看來,充分的前期準備是能夠讓科幻電影與觀眾建立起紐帶的基石,也是保障電影質量的必備過程:「在世界觀搭建的時候,一共有21位科學顧問幫我們共同構建,我們作為電影的創作人或者作為編劇、導演,我們的知識範疇不可能涵蓋方方面面,所以如果要想建立起一個可信的、真實的世界作為基礎,這些專家、科學顧問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有他們在這兒,能夠幫我們完成很多設定上的問題。」

  電影的核心是情感

  宏大的場面、精湛的特效,都是《流浪地球》系列能夠吸引大眾的重要原因之一,儘管也認同科技的重要性,但郭帆顯然不希望影業人拍攝科幻電影只看「科技」,他直言:「我覺得科幻電影的核心要先看到的是電影,而不是科幻。最近我接觸到一些比我更年輕的創作者,包括一些新導演,他們提到很多科幻項目,我發現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於他們會關注的是科技屬性中的高概念,他們HIGH的是技術。但我們不要忘掉科幻電影的本是電影,而電影的核心是情感,如果我們的高概念、高技術和情感沒有關係的話,它就變成了科普,所以如何把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非常重要。」

  郭帆舉例表示,《流浪地球2》影片中結尾部分,劉德華扮演的角色通過數字技術真的進到了虛幻的世界、數字的世界,從而和他的女兒再次相見,這種連接的意思是「我們需要把技術、想像和情感緊緊地綁在一起。」他建議在科幻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尋找科技與情感的連接,即先表達情感,再連接「高概念」,「如果不能好好表達情感,它就不是一個好的電影,這是我對目前創作中的一些思考。」

  對於《流浪地球3》的創作,郭帆直言團隊正在探索現有社會中的人工智能(AI)應用,因為他希望未來能將這些應用運用到電影中去,「其實我們現在的現實就挺科幻的,完全顛覆式的技術已經出現了。」因此,團隊已經在深入了解相關人工智能應用發展,「這些應用能不能在未來可見的時間之內轉化成真正能夠在大銀幕上呈現,或者未來除了傳統影院之外可能還會有新載體的出現,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關注和評估的。當我們把這些關注和評估做完之後,才開始着手後面的創作。」

  另外,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特設了科幻電影周,其中主題展映由三個專題「火星紀事」「全球新作」和「經典回顧」共計11部展映影片組成,不僅關注世界科幻電影發展,也着力呈現中國早期電影人對科幻電影創作的探索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