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臟死亡 專家冀准捐器官

  圖: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榮譽顧問醫生黃楚琳(右)透露,團隊與醫管局正探討讓心臟死亡病人亦可作器官捐贈。
  圖: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榮譽顧問醫生黃楚琳(右)透露,團隊與醫管局正探討讓心臟死亡病人亦可作器官捐贈。

  近年本港肝臟捐贈宗數嚴重下跌,至今年三月底共有64人正等候換肝,但今年僅14宗肝臟捐贈。現時本港只接受病人在腦死亡後的器官作移植,當局正研究,病人只要心臟死亡,器官也可以納入捐獻,惟在法律、社會共識及團隊協作等細節方面仍需時間準備,有醫生希望,不久將來心臟死亡可以捐器官的措施推行後,每年可以增多五至十宗遺體捐獻。\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現時在本港只接受腦死亡病人進行器官捐獻,心臟停頓的死者可以捐獻眼角膜等組織,卻不可以捐贈器官。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榮譽顧問醫生黃楚琳透露,團隊與醫管局現時正探討讓心臟死亡病人亦可作器官捐獻,團隊已經掌握相關技術,但因患者體內每個器官的缺血時間不同,各科室團隊在協作上仍需時間準備。

  捐肝持續減少 今年僅14宗

  黃楚琳指出,若要擴展捐贈者同時會涉及法律、政策等問題,需謹慎處理,且死者家屬短時間內未必能接受,甚至可能誤會醫生是否刻意不救助其家人,故在心臟死亡的定義方面仍需時間取得社會共識。

  根據外國經驗,最少有一半遺體捐肝的案例屬心臟死亡病人,希望在本港擴展後,有機會將遺體捐贈宗數增加50%甚至一倍,她預計,未來推出後能夠幫助遺體捐贈人數每年增加五至十宗。

  肝臟捐贈方面,數據顯示,至今年三月底,共有64人正等候換肝,但今年僅14宗肝臟捐贈,包括九宗遺體捐贈及五宗活體捐贈。黃楚琳認為,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飲酒等問題,導致患脂肪肝人數增多,從而不適合進行活體捐獻。她表示,現時等候換肝病人平均需等年半至兩年才有機會,若突發急性肝衰竭,可能在數星期已嚴重惡化。

  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曾經是肝臟移植受惠者,作為一名過來人,他常組織義工探訪病友,幫助他們紓緩情緒,「很多時候一個月都做不到一宗肝臟移植手術,多數病人都感到無奈和絕望,甚至不少病友等不到移植就可能已經不幸離世。」

  籲市民取消登記前三思

  黃龍輝認為,器官捐贈是一個以病人為福祉的無私捐獻機制,對於近期出現大量取消器官捐贈登記的事件,他表示,尊重每個人選擇,但希望各位有心幫助病人的市民,若要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先想清楚原因。

  此外,衞生署本星期在政府總部設置器官捐贈攤位,呼籲公務員同事和政府人員即場登記。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是基於自主自願的原則,向親友表達捐贈意願,如同簽名運動一樣,代表着社會對器官捐贈文化的支持和病人的希望。

  他同時呼籲市民可透過「智方便」查閱器官捐贈名冊的登記狀況,亦可透過「智方便」填表通自動填寫資料登記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