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追擊/鄉郊垃圾站設施優化 清潔工:終有瓦遮頭
「多謝《大公報》報道,講出我們的心聲!」大公報記者早前走訪多區鄉村式垃圾站,發現走在「清潔香港」最前線的食環署外判清潔工,長期在垃圾站惡劣環境中工作,該些垃圾站不少由鐵皮搭建,不但缺水缺電,有清潔工人更毫無尊嚴地在垃圾箱旁吃飯休息。報道在五一勞動節當日刊出後引來社會極大回響。
食環署為改善基層清潔工人的工作環境,於日前落實四大便利設施,包括提供飲用水、酷熱天氣短暫休息地方、清潔工具用水及廁所。有女工欣喜地說:「感謝當局為我們改善環境,感謝《大公報》為基層發聲!」有立法會議員寄望特區政府開創良政善治新篇章,社會要和諧發展,便需要多點關注基層,讓他們得到適切的照顧。\大公報記者 余風、黃山、蘇荣(文) 盧剛昌(圖)
「以前好辛苦,工作要四周圍走,一個背袋要裝備食物、飲用水、衫、毛巾等日用品。」53歲的食環署二級工人霍嘉群(群姐)表示,入行五年,每天上午七時半開工,下午四時收工,一天工作八個半小時,每周需做六日。「為防蚊叮蟲咬,夏天都要着長袖衫開工,加上要穿反光背心會好焗,酷熱天氣好快就一身濕透,非常不舒服,每天要換多套衣服。」群姐說,現在的制服較輕便透氣,唯一缺點就是不太「索汗」,如果突然落雨走避不及也會遭淋濕,好容易感冒。
食環署逐步改善舊式垃圾房
如今便利設施落實,清潔工們感到開心。「多謝《大公報》報道,講出我們的心聲,現在終於有瓦遮頭,不再日曬雨淋在垃圾箱旁吃飯啦!」群姐在閱讀《大公報》關於清潔工的苦況報道後連聲感謝,並表示會更努力打好這份工,為美麗香港盡一分力。清潔工人職工會亦指多年來為同僚發聲,終得到當局積極回應,感到很欣慰。
現時食環署有約900個鄉村式或臨時構築垃圾收集站,該些面積細小的垃圾收集站一般位於鄉郊地區,大多並非該署的點名站,故沒有派駐員工當值。近期食環署已完成檢視在九個鄉郊地區的分區,包括葵青、荃灣、屯門、元朗、北區、大埔、沙田、西貢及離島區的902個工作崗位,並確立四項便利設施,包括提供飲用水、酷熱天氣短暫休息地方、清潔工具用水及廁所。
食環署去年開始逐步改裝舊式垃圾房,並增加新設施給員工使用。其中元朗仁樂坊垃圾站經過六個月改建,增設了員工洗手間、多用途房、風扇、微波爐、水機、飯枱等。此外,鄉郊的垃圾站亦新增休息小屋給前線員工使用,現有12間小屋在元朗區試驗中,並會根據地理環境而設,因此會有不同款式。小屋內設有飲水機、枱、櫈、風扇、掛衣架和充電插頭,員工亦獲派每人有兩部手提風扇、冰巾和透氣衣服。
自2019年起,食環署檢視全港各區的垃圾收集站及點名報到處內的員工設施,在優化或翻新垃圾收集站時,在可行的情況下為員工提供更衣及私人貯物空間、員工休息設施等。在環境許可的情況下,更會在員工休息室安裝空氣調節系統。
議員:關顧基層,共建和諧社會
食環署表示,礙於地理環境所限,部分鄉郊地區難以全面提供上述各項設施,但該署仍會致力確保清潔工人獲得工作及休息的便利設施。
「前線員工一直默默耕耘,貢獻社會,政府未來可多做功夫,令基層感受社會的重視及關心。」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表示,經常探訪前線的工友,以往亦發現部分員工工作環境較差,故希望特區政府能關顧基層,達至公平正義。
立法會議員周浩鼎亦指出,隨着天氣炎熱,前線基層勞工真的很辛苦,尤其在鄉郊地區工作的清潔工更需受到關顧,「創建和諧社會需要大家齊心合力,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下生活。」他希望政府在良政善治的方針下,共建和諧、美麗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