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創科故事3/好奇小子踏上創科路 製生態磚守護海洋
「我有一個海洋夢!我從小就喜歡大海,跟着父親出海潛水,即使在同一個水底,每次景觀都不同,令人感覺新奇。」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化學系講座教授梁美儀,從小就是個海洋迷,長大後從事的工作也一直與海洋有關。
梁美儀領導研發的「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磚塊」,獲得今屆日內瓦發明展評審團嘉許金獎、特別獎。該生態磚塊人工組件具有儲水、涵蓋罅隙及溝槽等特點,若作為海堤材料,不僅能擋浪潮,亦適合海洋生物生存。
梁美儀表示,他將繼續為海洋作貢獻,下一步會設計測試不同類型的磚塊組件,進一步提升海堤生態系統多樣性。\大公報記者 鍾 怡
自小偕父親出海 與海洋結緣
由於父親以前在海事處負責船隻機房工程運作,梁美儀小時候暑假常常跟父親一起出海,感受大海的壯闊和神秘。出於對海洋的好奇,他長大後亦選擇了從事海洋研究。梁美儀直言,「很多選擇都沒有提前規劃,就好似命運的安排。」
梁美儀笑道,他小時候讀書不算好,重考會考後去了一所專業學院修讀有關環境污染的文憑課程。有一次在沙田污水廠實習,他試着探究污水中的重金屬對活性淤泥池中微生物的影響,結果愛上了研究。
找到研究喜好 成績突飛猛進
「從那以後我發現自己有這個做研究的喜好,從此我的讀書成績也突飛猛進,從一個整日只知道打球、貪玩的學生,變成一個認真讀書、立志做一番事業的人,這個事業就是與海洋打交道。」其後他到英國讀環境科學學士學位,再回到香港城大完成碩士學位,並開始研究與海洋相關的項目,至今愈做愈着迷。
在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梁美儀團隊的項目「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磚塊」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特別獎。梁美儀說,由於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今後會有越來越多國家將海堤升高,以保護海岸線免受波浪沖擊、侵蝕和水浸。惟一般海堤主要成分是石矢,其表面較平和光滑,而且退潮後在太陽直射下,海堤表面溫度可達到60度,不利生物生長,所以這些海堤上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低。
梁美儀表示,研究團隊從2018年開始研發生態磚塊,其選材環保,當中有四成成分是由焚燒污水處理源淤泥和海底淤泥而得到的灰,它不僅能用於建造海堤,還適用於海洋生物生存。因為生態磚塊整體是傾斜的且每行間隔都可以儲水,起到降溫、儲水的效果;而當中亦有供生物躲避捕食者的罅隙及溝槽,是一些蝦蟹的庇護所。另外,該磚塊也很牢固,即使被浪沖擊、被船撞擊也能保持原狀。
更重要的是,生態磚塊本身亦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梁美儀指出,微藻或細菌等會在生態磚塊粗糙的表面上形成一層微生膜,會吸引濱螺等素食生物來覓食,繼而吸引以素食生物為食物的肉食生物於磚上棲息。
衝出香港 把生態磚推向世界
梁美儀說,研究團隊將生態磚塊放到西貢、馬料水、屯門等地測試12個月,結果發現,與一般海堤組件相比,生態磚塊組件可以降溫最少兩度,至28.4攝氏度,而生物物種數量較垂直海堤增加八成,令人鼓舞。「通過生態磚塊這種人工生態組件令棲息地變得複雜多樣,能夠有效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
談及下一步計劃,梁美儀說,除了繼續改造、測試新的人工組件,供更多生物居住,團隊今年6月還會和廈門合作,建立生態海岸;7月也會去韓國分享經驗。「希望將生態磚塊人工組件推向全世界,進一步保護海洋環境,改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