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找到11種致敏原 提升測試精確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 蝦敏感是本港最常見的食物過敏之一,患者在進食蝦後,除了會出現皮膚和口腔的過敏反應外,亦可導致喘鳴、呼吸困難以至過敏性休克。以往要找出患者到底是否對蝦過敏不易,誤差率很大。香港中文大學與泰國學者合作,成功找到11種與蝦敏感相關的致敏原,大大提升蝦過敏測試的精確度。
研究團隊指出:「因此今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蝦致敏原資訊,有助建立一套精準的診斷方法,對症下藥。」
傳統測試方法假陽比率達八成
中大醫學院指出,由於患者出現過敏時往往曾進食各種食物,要找出過敏原並不容易。現時針對蝦敏感的診斷及治療仍然有限,其中一大挑戰是分辨出「併發過敏」及「無症狀過敏」的患者,而傳統測試方法,包括皮刺測試及血液過敏測試的準確性低,假陽性比率可高達八成。
這次研究分析85宗曾經出現蝦敏感的個案,利用他們的血清樣本,測試出在大虎蝦中11種與蝦敏感相關的致敏原,並以致敏原進行血液特異性IgE檢測,將有助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成果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
研究亦發現,即使同樣提取自大虎蝦,在香港與泰國流行的主要蝦類致敏原卻存在差異,此等發現將有助推動食物敏感精準診斷,詳情已在權威過敏科國際醫學期刊Allergy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