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科技融入生活 道路更「易通行」
「易通行」服務昨日率先在青沙管制區實施,駕駛者只需將繳費貼黏貼於車輛擋風玻璃,經過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大圍隧道收費亭時,便能自動繳費而無需停車,令道路行車更暢順安全,因而受到大部分司機歡迎;截至昨日下午5時半,共有超過2.5萬輛車通過管制區,當中只有約一成六沒有採用繳費貼。當局應總結推行「易通行」的經驗,不斷加以完善,為推出其他智慧城市創科項目提供借鏡。
「易通行」是本港推進智慧城市的「智慧出行」重要一環,服務主要由「易通行收費系統」及「繳費貼」兩部分組成,車輛經過隧道收費點時,系統設備會自動偵測,透過「繳費貼」及車輛登記號碼收取隧道費,十分省時方便。目前,尚未申請「易通行」的司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當局設有閉路電視會拍下車牌,然後追收隧道費,只要14日內繳費便可以。
昨日所見,大部分司機都沒有適應問題,管制區沿途亦都設有標示不用停車,但仍有部分司機在駛近收費亭時出現猶豫或停低,亦有的士司機按照平時習慣減慢車速。此外,收費廣場的行車線由9線收窄至3線,初期亦令個別貨車或巴士入錯線。不過這些都只屬個別情況和習慣問題,相信司機很快就能自行調整適應。但運輸署仍非常貼心,署長羅淑佩表示有注意到這些情況,會盡量加設新指示牌,以減少誤會。
採用電子繳費改善道路行車是全球大勢所趨,技術上已十分成熟,行政和法律層面亦毫無問題,推行上只需要司機改變習慣加以配合。本港有不少年長職業司機,採用及適應新技術需要相對較長時間,因而在推行「易通行」等智慧城市相關創新技術時,當局需一併考慮推廣普及的宣傳教育,讓大部分人都有足夠時間和心理準備作出改變。
「易通行」的實施方式簡單直接,運輸署原定於今年2月底推出,但在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後,虛心接受諫言,經過加強宣傳及簡化申請程序,延至昨日才正式推出。必須明確的是,「易通行」的受益者並非只是司機和道路使用者,而是所有市民。因為大家都能從改善道路使用效率、節省城市道路佔用空間和提高道路安全等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共同受益,這亦是科技融入生活,提高城市宜居和市民生活品質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