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雅藏珍】古典座屏 穩重大氣
屏風之中,有底座而不能摺疊的座屏比圍屏歷史更悠久,可上溯至戰國時期。古代宮廷貴冑家中常將座屏設於主座後方或室內入口處,為廳堂增添貴氣,彰顯朱門大戶的高貴和尊嚴。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唐畫家顧閎中所繪的《韓熙載夜宴圖》中,描繪了官員韓熙載設家宴的五段場景,每一段之間採用屏風作為「隔而不離」的分界線,將五個場景隱隱相連,其中既有圍屏,也有座屏。
座屏可分為山字式、五扇式、獨扇屏、插屏式等多個種類。1996年,一幅「十七世紀大理石、黃花梨及鐵力木座屏」於紐約佳士得以110.25萬美元成交,刷新了當時中國傢具的拍賣紀錄。這種插屏式座屏在底座與屏風之間設有插槽,中間的屏心可裝可卸,體型碩大者尤為罕見。
筆者收藏的一座「清紫檀插屏式座屏風」,高達2.1公尺,底座敦實厚重,內斂深沉的紫檀木框滿飾纏枝紋。屏心為鑲嵌的大理石,紋路起伏如山巒又如水波,色澤層次豐富動人,文雅大氣。
而另一座「清乾隆御製紫檀嵌彩繪象牙學士遊樂圖插屏」,雖然高度僅為1.3公尺,但通體飾纏枝紋,雕工精細,不留縫隙,布局疏朗有致。屏心畫面以染色後的象牙鑲嵌而成,繪製了唐太宗時期《十八學士登瀛洲》的場景,人物神態動作通過錯落有致的立體象牙雕刻,顯得格外逼真,栩栩如生。台北故宮博物院亦藏有一對題材相同的象牙插屏,其中一件從形制、紋飾各方面都與本屏風如出一轍,推斷皆為同一作坊出品,同為宮廷擺設品。◆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