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秉持對話解決爭端 學者:理念切合中東國家需求

◆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中)早前在北京會見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右)及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 新華社
◆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中)早前在北京會見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右)及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 沙特和伊朗外長近日在北京會面,是兩國外長7年多來的首次正式會晤,雙方宣布恢復外交關係並簽署聯合聲明。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健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訪問時表示,中東地區國家經過美國多年的攪局後,已意識到實現國家獨立自主發展的重要性,中國秉持通過外交對話解決爭端的理念切合中東國家的需求,因此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復外交關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美攪局多年 中東意識發展重要性

  李偉健認為,中東多年來飽受美國主導下亂局的影響,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走向和平是中東地區的大勢所趨,這一趨勢早在中國斡旋沙特和伊朗關係前就已顯現,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美國完全根據自己利益主導中東地區局勢,認為中東在適度可控的亂局下對自己最有利。於是美國不斷在該地區拱火,參與利比亞、敘利亞戰爭,挑撥伊朗和沙特鬥爭。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地區國家感到不安全,美國便能打着維護安全的名義向這些國家出售軍火。」

  關於中國發揮的作用,李偉健表示,雖然美國長期主導中東地區局勢,但中國一直有做工作,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呼籲通過外交對話解決爭端,通過和平發展共贏促進地區穩定。隨着地區形勢發生變化,中東國家也認識到發展的重要性,開始逐漸認同中國的發展理念。此前也有一些國家在做斡旋工作,比如伊拉克、阿曼和科威特,只是這些國家體量較小,能量不足。沙特等國家也希望談判對話能改善國與國的關係,但這畢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中間可能會出現一些波折,因此需要有大國能夠保證出問題時繼續進行斡旋,確保中東國家關係的持續改善。總體來看,地區和平是大勢所趨,中國有改善關係的意願,又有斡旋能力,所以促成沙特伊朗恢復外交關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李偉健還提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都遇到很大的困難,包括美西方希望擴大俄烏衝突的影響,攪亂國際局勢以從中獲利。而歐洲國家某種程度上也是受害者,比如美國游說歐洲拒絕進口俄羅斯能源,同時又高價向其出售能源,導致歐洲能源成本驟增。對此歐洲看得非常清楚,若繼續追隨美國,可能不僅無法獲利,反而還會被拖累。另外,中國關於全球共同發展的治理理念,以及在國際事務上所發揮的建設性作用,愈來愈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