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集/雪廠街\趙陽

  維港的風,從干諾道上岸,沿着雪廠街,一路拂過德輔道、皇后大道,穿行在中環歷山大廈、聖佐治大廈、太子大廈等一眾地標建築之間,在雪廠街的最南端,與下亞厘畢道悠然相會,將春天的訊息溫情地打在藝穗會那紅白相間、橢圓形的磚牆上,這座採用安妮女王復興式建築風格的大樓於此矗立一百三十餘載,見證着雪廠街南來北往的變遷。

  一八八六年,一名蘇格蘭醫生來到香港創辦了牛奶公司,八十隻飼養在薄扶林牧場的英國乳牛開始為港人提供新鮮牛奶。隨着產能增加,一八九○年牛奶公司選址在雪廠街南興建冷凍倉庫,兩年後建成,在保鮮奶製品的同時,亦售賣冰塊給附近的居民──這無意間竟暗合了雪廠街的本意。港人習慣稱冰為雪,廠和倉同義。然而,這並不是雪廠街的由來。

  最初的那塊「冰」來源於北美。一八四五年,如今的皇后大道以北還是大海,美國的大湖和河流冬季的冰塊,被船隻運到香港,並於如今雪廠街位置上岸,然後儲存到冰塊公司的貯冰倉──那是一座兩層的建築物,每天出冰兩次,除了商業用途,亦廉價供應冰塊給公立醫院,每天共計約七百磅。

  雪廠街的一頭一尾,都是冰雪故事。填海,向北延伸,文華東方酒店拔地而起,冰塊公司早已不知影蹤;南端,牛奶公司倉庫先是翻新為大班宿舍,後又活化成藝術設施,冰窖得以較完整地保存,原來的白色瓷磚牆壁和建築氛圍依舊,地板更特地留有當年擺放冰櫃的坑紋。

  二十年前,張國榮縱身一躍,在雪廠街的一端告別人世。而他主演的《金枝玉葉》,開首一幕的取景地點則正是在藝穗會的樓上,雪廠街的另一端。冥冥之中的「冰雪人生」,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