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敷面膜 免越敷越乾

  人人都想擁有吹彈可破的細嫩肌膚,除了會時常擦乳液保濕外,更會透過敷面膜的方式,來保養自己的面部皮膚。然而,一旦使用錯誤的方式敷面膜,不僅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還可能讓膚質每況愈下。本文帶大家了解正確的敷面膜步驟及常見問題,以及介紹消委會推薦的面膜,如此一來才可養出光滑肌膚。

  文:思齊

  敷面膜的保養原理是透過將面部密封,與外界空氣相互隔絕,並透過面膜上沾附的精華液,緊緊覆蓋面部皮膚的角質層,加速成分吸收。面膜可說是面部保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能提高面部保濕狀態,改善皮膚乾燥的問題。

  不僅如此,面膜還可依材質分成片狀布膜與塗抹類(凝膠、泥膏、乳霜)兩種形式,而某些面膜還具有美白、抗痘、抗皺、深層潔淨等功能,可根據保養需求及喜好,挑選適合自己的面膜。但混合性皮膚人士可能不宜用片裝保濕面膜,雖然可助某些缺水部位保濕,但就會令較油膩部位出現暗瘡或油脂粒,用乳霜面膜反而可針對性地為面上某個部位加強保濕效果。

  次數不可太頻繁

  敷面膜使用頻率須視產品成分的濃度和劑量而定,若敷面膜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天都敷,反而可能會損害肌膚,且肌膚也不一定能完全吸收。因此,敷面膜次數不應該過於頻繁,最安全的用法是每次間隔1周以上;若想要更密集地使用面膜,每次使用應至少間隔3天以上為佳。

  敷完面膜後,通常不需要洗面即可進行下一步的保濕工作,但若使用具收斂或抗痘效果的面膜,因其中可能內含較刺激的成分,建議應先將面部清洗乾淨後,再接着保濕步驟,以免導致粉刺或痤瘡的生成。另外,洗澡時環境溫度較高,肌膚容易出汗,使面膜內含的精華液成分比較難被吸收,甚至容易隨蒸氣蒸發,變得越敷越乾,建議還是洗完澡後再使用為佳。

  因此,若不想白花錢買一堆面膜,保養不成還傷了面子,不妨參考正確敷面膜的5步驟,才能真正發揮面膜的效用:

  1. 洗面

  敷面膜前,應先潑水將面部打濕,並將洗面乳擠出、加水搓揉出泡沫或液狀,並以指腹由上往下輕柔按摩臉部,之後再以常溫水將面上分泌的油脂及污垢清潔乾淨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若洗完面後,面部出現緊繃感,甚至經常發紅或脫皮,則代表面部可能較為敏感,或對洗面乳成分過敏,建議應更換洗面乳或諮詢皮膚科醫生,了解自己的面部膚質狀況。

  2. 上化妝水

  洗完面後記得按照日常保養步驟先上化妝水,敷面前使用化妝水可以讓緊繃的皮膚恢復油水平衡,並且稍加調整皮膚狀態,讓之後敷上面膜的精華液更容易吸收。

  3. 敷上面膜

  在敷面膜前,可先沾取面膜精華液試用於耳後、手腕內側確定無敏感跡象,再開始敷面膜。至於面膜敷多久便要按每款面膜而定,一般建議敷10至15分鐘,切忌超過20分鐘,會令面膜倒吸肌膚水分,變相愈敷愈乾。

  4. 撕除面膜

  泥狀面膜需要用水清洗,才能卸除乾淨,而片狀面膜則必須由下往上撕除,因為毛孔的生長方向開口是朝下的,如此一來還能減少精華液堵塞毛孔的情況。

  5. 延續保濕效果

  完成上述步驟後,建議搭配按摩與塗抹一層具有鎖水效果的乳液,才能把面膜上的水分和精華液都鎖在臉部的角質層裏,充分發揮面膜的保濕功效並穩定膚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