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古人談心】鄭成功抓破面喪命? 或情緒崩潰自殘

◆ 鄭成功的死因有多種記載,其中一種就是「抓破面部」,可能是情緒崩潰而導致的自殘行為。圖為鄭成功塑像。 資料圖片
◆ 鄭成功的死因有多種記載,其中一種就是「抓破面部」,可能是情緒崩潰而導致的自殘行為。圖為鄭成功塑像。 資料圖片

  鄭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將領,他和父親鄭芝龍於1659年擊敗控制台灣的荷蘭人,成功為漢人收復台灣,並在之後的反清戰爭中多次英勇作戰,使鄭成功成為民族英雄。

  在梳理鄭成功的歷史資料時,我在《廣陽雜記》、《明史》、《明清海防研究論叢》等多部作品中,居然發現鄭成功的死因尚無定論,最為常見的兩個說法是自殺及病死。自殺又有兩個說法,一是鄭成功在清朝攻打台灣時為了不被俘虜而選擇自殺,而另一個說法則是鄭在短時間內不斷受到打擊,由父母去世、永曆帝被殺、祖墳被毀,又被他兒子及部下氣得吐血,到最後抓破自己面部而死。筆者想說的就是這個「抓破面部」,雖然未能確定這種自殘方式到底是否鄭的真正死因,但自殘的原因卻比較易理解。

  自殘一般也會定義為「以非了結自己生命為目的的自我傷害」,是很多精神或情緒病的病徵,但其實有很多試過自殘的人也沒有精神病。筆者見過的自殘可謂五花八門,由最輕微的拔頭髮、撞牆等,到用煙蒂燙自己及用利器割傷自己等。自殘最常見原因是想減低痛苦,像我們頭痛時拍打自己的腦袋一樣,希望透過這些拍打可以分散或減輕痛苦的感覺。

  我曾處理過一個個案,問對方自殘時會否感到痛楚,他說:「很痛,但我會舒服一點,心裏也好過一點。」自殘行為是一種短暫可能有效,但錯誤的對付負面情感方法。當強烈的負面情緒出現,在沒有其他可行辦法下,為了逃避這種不能承受的痛苦,便在有意無意下利用自殘去轉移、發洩,或分散情緒,把心靈之傷轉到肉體上。

  不過這種方法只能短暫掩蓋問題,當情緒再回來後,還是一樣要重新面對。如果再用自殘方式處理,便會重複地在身體上留下很多不能磨滅的傷痕。這些傷痕又會帶來其他壓力,例如怕給家人看到、影響外貌和健康情況等。這個循環令到負面情緒每一次回來時變得更加厲害。自殘可怕的地方正正是「短暫有效」,就如毒品一樣,令我們會愈來愈依賴,帶來的傷害也愈來愈大。所以要對付自殘行為,強硬阻止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的是教授應對情緒的方法,以及處理壓力或情緒的來源。

  鄭成功如果真是抓破自己的面,當時一定很痛苦。試問天下又有誰可以在君臣、父母、子女這三種關係都在短時間內突然斷裂而不情緒崩潰呢?所以筆者認為鄭的這個死因雖然誇張,但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