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專訪: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職能更優化 管理更高效

宋世明
宋世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進行了八輪機構改革。圖為2018年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外景。資料圖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進行了八輪機構改革。圖為2018年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外景。資料圖片

  中央黨校教授宋世明解析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剛剛閉幕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的部分內容將提交本次全國人大會議審議。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宋世明教授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周期性的機構改革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標誌性事件,是國家不斷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縮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進行了八輪機構改革,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項重要任務,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二十大之後不久啟動的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上確保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以及有效應對內外部風險,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珏 兩會報道

  宋世明表示,建國以來,中國適應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等情況變化,進行過多輪機構改革,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改革開放前數輪機構改革主要是鞏固了國家政權和計劃經濟體制;改革開放之後,國務院機構先後於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集中進行了八輪改革(詳見表),這些改革實現了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機構職能體系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機構職能體系的重大轉變,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是2018年之後的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基本上形成了黨的領導體系提升領導力——政府治理體系提升政府執行力;黨的領導體系把握重大工作決策權——國家行政管理承擔按照黨和國家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重大職責的基本格局。

  過去遵循三點內在邏輯

  宋世明分析指出,儘管每一輪改革的背景、側重點和歷史貢獻各有差異,但都遵循着一定的內在邏輯。

  首先,因循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組織架構調整。1982年改革前機構臃腫、幹部老化,難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拆廟減人」,提高政府效率;2003年主要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入WTO的要求,把市場監管職能放到了更加優先的位置;2008年改革從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出發,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

  中央提出本次改革要「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譬如,當前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科技宏觀管理條塊分割、創新資源分散的困局亟待破解,亟須「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從而加速積聚科技創新要素、優化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盡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再比如,時有爆雷的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風險、大中型企業的債務風險、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金融腐敗與違法違紀都是孕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因素,因此,「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利於統籌發展與安全,有效應對「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這一嚴峻外部挑戰。

  第二,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必須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從1978年機構改革講政府職能聚焦於經濟建設職能,到2019年十九屆四中全會講政府職能定位於「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政府職能體系逐步飽滿,趨於定型。但是應該清醒看到政府職能轉變的歷史任務沒有徹底完成。政府職能歸根結底是由社會需求決定的,與特定歷史階段經濟增長方式、資源配置方式息息相關,與不同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更是密不可分。

  1988年機構改革首次提出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但改革開放以後到十八大之前的這一歷史時段的轉變政府職能基本是在「經濟建設型政府」框架下展開的,都是服從服務於經濟高速增長這一首要治國目標。十八大之後的轉變政府職能是在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框架下進行的。二十大之後,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優化,還要服從服務於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簡言之,一切的政府職責體系和政府組織結構優化應服務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服務於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三,政府治理現代化融入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歷史大勢。2018年啟動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入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時代」,不再是單純地建立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而是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不再單純地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而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再單純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而是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

  本輪涉及面廣影響深遠

  2023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黨中央機構、全國人大機構、國務院機構、全國政協機構,統籌中央和地方,深化重點領域機構改革,推動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在機構設置上更加科學、在職能配置上更加優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2023年開啟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是一次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