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情萬里】《流浪地球2》的好口碑
趙鵬飛
雖是帶着頗高的期許走進戲院,《流浪地球2》帶給我的衝擊還是遠超預期。腦洞大開的故事框架,精彩逼真的特技畫面呈現,影片傳遞的價值觀,人性光芒迸發的一個一個動人瞬間,都讓人忍不住讚嘆編劇的構思和導演的駕馭能力。近3小時的片長,被大量細節和環環相扣的情節推進所擠滿,密集的線索編織中,時不時還會蹦出一兩句有梗的台詞,插科打諢,既對當下社會問題進行了調侃,也鬆弛了災難場面帶給觀影人的壓迫感。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由太空電梯、行星發動機、量子計算機、太陽風暴、月球危機、數字生命等大量硬科技和未來科技搭建的廣袤空間,一下子便能將觀眾的視野拓展到太陽系之外。與此同時,處於末日災難來臨前夕的地球,正遭遇着人類滅絕文明毀滅的倒計時,全世界不分國別不分族群,借助集體智慧結晶的智能科技手段,推動地球「流浪」,躲過重重危機是唯一出路,又將觀眾從太陽系之外的看客心態,引導到對地球家園安危關切的代入角度。
首先要肯定的是影片製作團隊清醒的認知,這是一部商業電影。跌宕起伏的敘述,極具視覺享受的場面,有號召力演員的精湛表現,向來是商業片保證票房叫座的通行證,而觀眾和市場的認可接受,則是電影得以成功的關鍵。藉此衍生出對科幻電影製作水準大幅提升的讚美,對影片中蘊含情懷的深層次解讀,都屬意外之喜。其次是前作《流浪地球》累積的好口碑。第三便是眾多原著粉熾熱堅定的支持。正是基於以上三方面的疊加效應,造就了《流浪地球2》在票房和口碑上獲得的雙雙成功。
影片中大量的諷刺和隱喻,並未局限於對於有沒有醫保這樣困擾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煩惱。譬如,在需要集中引爆全球所有核彈頭拯救地球時,各國設置的引爆密碼,竟成為危急時刻難以突破的最後一道障礙。再譬如立下卓絕功勳的人,在物資配給的時候多了一袋水果,雖然一轉身就轉送給了更需要的人,對於英雄人物的格外優待,仍然能讓人由衷地會心一笑。還有聯合政府裏中國力量的代表,對自己人可以勝利完成任務時表現出的絕對自信,也能讓人即場對「基建狂魔」美譽的感同身受。這裏有調侃,也有一種源於社會制度的顯著特徵。
優秀的電影總能引發集體對當下的思考。俄烏衝突、核危機、核廢水、糧食安全、選邊站、逆全球化、人工智能的倫理……《流浪地球2》拯救人類家園的最後一個辦法,是把全世界的核彈頭全部運送到月球上同時引爆,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各國飛行員,主動請纓去月球上實現點對點的手動引爆,那一刻我瞬間淚目。我們常常說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時候的感受最直觀。北溪輸氣管道被人為惡意炸毀,福島核廢水不經處理排放大海……基於一國一地甚至是一個黨派的私利,不惜在他國交戰的時候火上澆油,不惜在緩解壓力的時候污染屬於全人類的海洋。
這樣看來,就不難理解《紐約時報》在影片上映初期,那篇超低評價的影評裏所流露出的滿滿惡意。不過,把所有的核彈頭統統清除了,地球就會變得安全和乾淨了嗎?我沒有肯定答案。
看完電影走出北角的戲院,大落地玻璃窗前,大海蔚藍,車輛穿梭,悠閒的人群在海邊自由自在。還有什麼比擁有當下這樣平靜恬淡的生活,更值得讓人珍視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