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手記】老子唐代神格化 御定寶誕可休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國春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東漢時,張道陵創立道教,奉太上老君為道祖,自此老子被道教奉為教主,他所著的《道德經》被奉為道教經典。太上道祖寶誕是老子的誕日,又稱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寶誕、太上老君誕辰日、道祖誕辰日等,在民間普通稱為老子誕。在道教傳說中,道祖為了教化世人,福庇萬事萬物,遂化身為老子,於周朝降世到凡間。安徽省渦陽縣和河南省靈寶市的老子傳說已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太上道祖寶誕世代相傳,歷史源遠流長。寶誕延續至今,會在兩個不同的日子舉行賀誕,分別是農曆二月十五日及農曆七月初一,前者是老子的賀誕,後者則是道祖本身的誕辰日,也被視為道祖下降普濟世人的日子。

  以農曆二月十五日作為太上道祖誕辰日為節慶的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唐代尊崇老子,把老子神格化,尊稱為聖祖。根據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編,麥錦恆、陳凱風著的《香港道教節十周年紀念誌慶》,唐玄宗在開元三年(715年)把農曆二月十五日之老君誕辰日定為節慶,稱為玄元節,繼而於天寶五年(746年)規定全國可以休假一天。

  到了唐武宗(814-846年;840-846年在位)開成五年(840年),朝廷頒令把農曆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改為降聖節,規定全國有三天假期,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翌年(841年)把降聖節假期由三天改為一天,頒令兩京及天下諸州府在太上道祖誕辰日設立齋醮和安排三天的免費飲宴。

  太上道祖寶誕在香港的道教信仰中承傳,最初可能在家庭的壇堂或在鄉村廟宇中慶祝,也在一些主神不是老子的廟宇裏祝賀寶誕。現時香港的道教宮觀多以二月十五日慶祝太上道祖寶誕,由香港道教聯合會組織道教團體於2001年起在當天舉辦大型賀誕活動——道教節。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把每年三月第二個星期日定為道教日,因而再於2013年起改為籌辦道教日。每年道教日的朝賀是寶誕中最重要的祝誕儀式,並依據陽事科儀以祈福誦經為主,還加上一系列的道教文化活動,把太上道祖寶誕從廟宇中的信仰祝賀擴展為社會上大型的公開活動。

  寶誕進行的道教祝賀活動,具有以太上道祖為代表的宗教歷史價值,亦發揮着重要的社會文化意義,遂已在香港成為道堂和市民一同參與的中國傳統祭祀節慶。

  作者:彭淑敏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 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