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透視:拆解金蝶國際盈警背後情況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 植耀輝
各位讀者還記得筆者於2月11日跟大家分享250月線(現時約21,000點)之重要性嗎?自恒指於上周三(2月15日)收市跌破該水平後,至今亦未能重上該位置,本周更失守50天線(約20,800點),並有進一步下試250天線(約20,000點)之勢。經近日之下跌後,恒指年內升幅已收窄至不足3%%,科指升幅更只得0.5%。正如近日多番強調,大市一日未能重上250月線之上,後市仍難樂觀,昨日更持續考驗250天線即20,000點水平,一旦失守恐怕大市有機會持續尋底。另一方面,踏入業績期,投資者目光亦會集中於個別業績股身上,筆者日後亦會跟大家剖析個別業績股表現。
原先打算與大家談談近期一隻炙手可熱之細價股超媒體(0072),不過執筆之時,金蝶國際(0268)發全年盈警,剛巧筆者亦就此股做了不少功課,因此決定先與大家拆解其盈警背後更值得關注之情況。
根據金蝶國際通告,預期去年虧損將介乎3.62億至4.2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1年之虧損3.02億元擴大,而2020年則虧損3.35億元。至於去年虧損原因,則包括加大對雲產品尤其是金蝶雲·星瀚及HR SaaS之研發投入,以及疫情因素。
先回顧一下金蝶近年發展。該公司在2014年宣布成立「ERP雲服務事業部」,當時其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徐少春更用大錘砸掉伺服器,以表現轉型決心。現時雲業務主要有三大產品,分別是針對大型企業之「金蝶雲·蒼穹」、中型企業之「金蝶雲·星空」以及小微企業之「金蝶雲·星辰」。截至去年底,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0%至40%,佔總收入之比例亦進一步達到八成。
雖然增幅理想,但今次(去年度)已是連續第三年發盈警。長期虧損之一大因素是成本急增,單是過去10年,金蝶累積研發之費用便已超過50億元,另外營銷成本佔收入比例亦長期處於40%以上,單此兩項成本已削弱其盈利能力。事實上,若撇除其他包括政府補貼、增值稅退還及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等因素,虧損狀況將更嚴峻。
銷售成本居高不下
但更核心之問題在於客戶群方面。去年中期業績顯示,雲服務收入中,「金蝶雲·星空」及「金蝶雲·星辰」分別佔46.9%及36.2%,反映業務仍集中於中小微企為主。問題在於中小微企付費意慾本身並不高,這亦與內地經營環境有關。根據《2020年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調研報告》,60%以上中小微企業存在資金鏈緊張及流動資金存缺口問題;另外,根據央行《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資料,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為3年,意味金蝶需持續不斷開拓新客戶。在此經營模式下,集團要扭虧並不易;雖然集團着力開拓大型企業市場,惟由於屬兵家必爭之地,浪潮、用友等公司亦着眼於該市場,故同樣要面對強大競爭,這亦是導致銷售成本居高不下之原因。
面對以上種種挑戰,金蝶扭虧恐怕仍是遙遙無期,故雖然股價發盈警後相當硬淨,但暫亦不建議大家考慮矣。
(筆者並未持有相關股份)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