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中史列高中必修科 教育局憂壓縮現有學習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昨日在會上提出無約束力議案,促請特區政府教育局把中國歷史科改為高中必修科,並改名為中國歷史地理及文化科,考評則設「達標」或「不達標」。另一議員管浩鳴提出修正,認為改必修可能導致課程內容重疊,歷史教育應基於生活體驗,教育方式則應更融會貫通,若倉卒開設新課程,恐怕只會適得其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應指,局方對高中必修中史有所保留,擔心壓縮及淺化現有高中中史科的學習。有關議案今日會續議。

  就如何優化中史教育,梁子穎議員關注師資是否足夠,擔心貿然增設或改動學科安排會影響學校的行政,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梁美芬議員提議以高科技活動,推廣中史教學。 陳仲尼議員及鄧飛議員則建議,將歷史地理的內容融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認為這不會影響課時,也不用改動現時的考評機制。

  郭玲麗議員提出學生應學習共產黨史,增加對國家及黨的認識,從黨的奮鬥歷史中了解祖國。陳沛良議員認為很多學生對中史興趣不大,而近年的「社會事件」更可見年輕人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等欠缺系統性認識,故教育局應提供多元化學習系統。

  取消選修科不利銜接大學

  蔡若蓮表示,局方對「中國歷史列為高中必修科目」有所保留,因取消中史選修科變相剝奪學生選讀該科的機會,不利銜接大學歷史教育,而要吸引更多學生選修中史,應從教學模式和學科優化入手,而不是一刀切以「必修必考」去推進。局方認為,要培養學生國家觀念,不能單靠中史一科,若通過不同科目和學習領域,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和多元化活動,縱橫連貫,更能提升中史學習的興趣和效能。

  而將科目重整為「中國歷史地理及文化科」,蔡若蓮指,這將導致不同科目內容重疊,增加學習負擔,也會影響高中課程結構及學生全人發展。

  她又提到,目前歷史科已有與國家歷史和地理相關的內容,如高中必修的公民科,當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兩個課題,可讓學生深入詳細認識「一國兩制」的內涵、中國共產黨發展及進程,以及黨對國家近代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