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發動機 靈感源自「人造太陽」

  圖: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中國「人造太陽」。\新華社
  圖: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中國「人造太陽」。\新華社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中,通過建造10000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帶領全人類逃離太陽系的設想,被譽為「愚公移山」式的堅持。建設行星發動機的基礎是突破重核聚變計劃,也就是通過「燒石頭」的方式獲取大量能源。

  核聚變反應是將兩個原子核重新結合生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從而產生巨大能量的過程,這是太陽以及其他恆星內部源源不斷產生能量的方式,只不過這種核聚變反應是不可控的。人類始終有一個願望,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實現「人造太陽」,從而解決能源問題。

  電影中「行星發動機」的靈感,正是來源於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蘇楊介紹,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國環流器二號A和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承擔着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的相關前沿物理問題和關鍵技術的科研任務。中國早在1983年就提出「熱中子反應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變堆」的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2022年10月,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裝置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1兆安),創下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這標誌着中國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