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漫話/贖 罪\江 恆

  圖:甘巴貝治(左)在電影《為奴十二年》中飾演種植園主。\劇照
  圖:甘巴貝治(左)在電影《為奴十二年》中飾演種植園主。\劇照

  今年對英國演員班尼迪·甘巴貝治來說,似乎流年不利,在方興未艾的新一輪反殖民主義浪潮之下,還有什麼比跟奴隸制扯上關係更讓他感到糟心?

  根據早前媒體披露,甘巴貝治的祖上在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巴巴多斯,擁有一座龐大的糖業種植園,在裏面勞作的黑人奴隸有二百五十人之多。要知道甘巴貝治家族在英國聲名顯赫,十八至十九世紀以經商和探險活動聞名,那個時代正是大英帝國在海外大肆進行奴隸貿易和殖民侵略的高峰,其中經營種植園和剝削黑奴是英國殖民者的主要勾當,也就是說,甘巴貝治家族經營的糖業種植園,是罪惡的殖民主義鏈條上的一環,靠壓榨黑奴的血汗積累了巨額財富。有輿論就認為,演員甘巴貝治出身優越,曾就讀平民負擔不起的貴族名校哈羅公學,人們有理由相信,他得益於祖上留下的不義之財。

  於是有不少聲音指出,甘巴貝治應為祖上剝削奴隸的殖民主義行為作出賠償。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拿出理據,指英國在十九世紀初廢除奴隸貿易時,曾支付了賠償金,但不是付給受剝削和壓榨的黑奴,反是那些遭受所謂「財產」損失的殖民者,其中作為奴隸主的甘巴貝治家族也收到了可觀的賠償,但種植園裏的二百五十名黑奴卻未獲分文,而這筆錢理應作為對他們的補償。況且甘巴貝治的父母曾改名換姓,試圖隱藏家史,當甘巴貝治成為一名演員時,其母親更勸告他不要使用真實的姓氏,擔心「他們會為了錢纏着你」,都說明他們對家族史上的污點心知肚明。

  也正因為如此,甘巴貝治無論從道德還是情理上,都有責任償還其家族所欠下的債。正如巴巴多斯歷史學家貝克爾斯所說,歷史上巴巴多斯人民遭受了英國的殘酷殖民統治,「被奴役的奴隸們所生產的糖讓他們(殖民者)發了財,這種巨大的財富確保了大英帝國的地位,也造成了無盡的傷害」。多年來巴巴多斯一直尋求英國為過去的殖民行徑作出國家賠償,包括那些奴隸主的後代,也應該向曾經被奴役的人贖罪。

  事實上,甘巴貝治並未迴避有關家族歷史上的種種不光彩傳聞,「從我們的身上能看到奴隸制的過去」,「我們是整個製糖業的一部分」,這令人震驚。但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甘巴貝治曾經出演兩部與奴隸制有關的電影,一部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他飾演種植園主;另一部是以英國廢奴運動為主題的《奇異的恩典》(Amazing Grace),他飾演一位不屈不撓地推動廢奴的領導人。對於為何接下這些角色,他曾半開玩笑地說,就是為了「替自己的祖上道歉」。

  曾出演《仲夏夜魔法》(Strange Magic)、《傲骨賢妻》(The Good Wife)等影視作品的蘇格蘭演員艾倫·卡明,比甘巴貝治更進一步,他在不久前剛剛退還了在二○○九年獲得的大英帝國勳章,以抗議英國在歷史上造成的危害性。用他本人的話說,大英帝國以犧牲世界各地原住民的利益和性命為代價、從中牟利的做法,「使我看清了真相」。實際上,英國從來不缺乏看清歷史真相的人,以《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一書而聞名於世的英國歷史學家E.P.湯普森便是其中之一。

  湯普森的父親是一位反殖民主義先驅,曾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創作一部戲劇《贖罪》,講述了一位英國主人公停止對印度人施暴,選擇自我救贖的故事。他在撰寫完另一本著作《勳章的另一面》後,向印度詩人泰戈爾透露說,這本書旨在修正對印度起義的殖民主義論述,是「一個英國個體的贖罪之舉」。湯普森深受其父影響,認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英雄湧現,為他們的國家的背信棄義贖罪。如同美國史丹福大學歷史教授普里亞·薩蒂亞在《時間的怪物:歷史,良心和大英帝國》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湯普森立志成為一個拜倫式的詩人英雄,為了他所愛的受奴役民族的名義犧牲,為英國贖罪。

  按照湯普森的看法,英國人又怎麼不去贖罪?根據英國官方文件顯示,在十八世紀去世的英國人中,約有百分之十曾獲益於奴隸制,高達百分之十五的精英階層涉足其中,除了超級富翁、牧師、老闆等擁有奴隸外,其他許多中產階級都統統有份。直到今天,仍有數以千計的人與昔日奴隸主存在親屬關聯,比如前首相卡梅倫和妻子薩曼莎等名人。早前執政保守黨議員理查德·德拉克斯被查出,其家族曾擁有一座更龐大的巴巴多斯糖業種植園,裏面的黑奴人數多達三萬。用巴巴多斯賠償工作組副主席大衛·科米西翁的話說,這段歷史的很多內容,到現在才真正浮出水面。

  值得一提的是,二○○七年英國作家麥克尤恩的小說《贖罪》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內容並非講述反思殖民主義,而是女主人公為了年幼無知犯下的錯誤去實現自我救贖,有趣的是,甘巴貝治又在影片中飾演了幹下壞事的商人。對於如何理解贖罪,女主人公這樣說:「很多時候蒙蔽我們雙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