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年,開飯喇! 家鄉美食線上出圈 青年返鄉越做越有

◆吳東展示自家生蠔,和其手掌一樣大。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吳東展示自家生蠔,和其手掌一樣大。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生蠔經高壓水槍沖洗後,「躺」上流水線。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生蠔經高壓水槍沖洗後,「躺」上流水線。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炭燒生蠔是沿海地區的特色小吃。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炭燒生蠔是沿海地區的特色小吃。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年關日近,在山東,拼多多店舖「老同學蠣洱海」負責人吳東忙得腳不沾地。2019年回到山東創業,吳東希望將家鄉傳統美食乳山生蠔帶給更多食客。在廣東潮州,同樣是3年前返鄉擔起線上營銷工作的陳嘉宇,也幫助父親將家中的老牌牛肉丸帶上了多個網絡銷售平台的熱榜。這些參與傳統美食產業的年輕人,學習技術、鑽研營銷模式,有更活躍的視角和思路,致力於將自己熟悉而喜愛的家鄉味,送上南北家庭的年夜飯餐桌。◆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薇、胡永愛 深圳連線報道

  山東青年從零做起 乳山生蠔日銷百萬

  「近期銷量特別好,一天可以賣1萬單以上,銷售額過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吳東笑着說,最近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產品受消費者認可,來自北緯37度的肥美生蠔可以在過年期間走上老百姓的餐桌;憂的是天氣關係,今年工廠採購的生蠔數量有限,最多只能賣到年廿七了。

  在「老同學蠣洱海」的生產車間裏,每天都有大量新鮮生蠔運來。經高壓水槍沖洗後「躺」上流水線,傳送帶上有稱重裝置。不同規格的生蠔,途經不同區域時,會自動落入不同的筐內,完成分揀。再經數小時的淨化和沖洗,這得天獨厚的美食,就會發往天南海北的餐桌,讓消費者在家就能「一口吞下一片海」。

  學加工技術研營銷

  日均銷量4萬斤!吳東說,在2019年,這樣的數字不僅快遞公司難以想像,全乳山的養殖戶都不會信。吳東至今仍記得,自己租下一個海邊的民房時,房東對他一番苦心勸導。「他說你一個月能發多少貨?如果能超過1,000單,你在乳山就能『橫』着走!和順豐談合作時,他們也沒有月結過千單的概念,大家都不看好我們。」

  頂着巨大的壓力,吳東揣着口袋裏和同學東拼西湊借來的60萬,籌建工廠購買設備。為了省錢,他請來懂點建築的父親上陣改造廠房;為了省時,因工廠在海邊,沒有淡水資源,他試過一個月沒洗澡,洗臉、喝水、做飯用的都是海水;而為了省人力,採購員、電商運營、財務、打包工、直播主播……工廠裏的每一個崗位,吳東都親身上陣過。

  對於沒有任何養殖經驗的年輕人,技術上的問題更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去攻克。「我們也是和當地養殖戶成為朋友後才發現,自家工廠的很多設計是不正規的。」吳東舉例,生蠔拉到工廠以後,要先經過清洗再放入淨化池裏吐沙,「淨化池最好的選擇是地下池,地下水溫度高,冬天能起到保溫作用,生蠔吐沙也會更乾淨一些。」然而其自家工廠最初的淨化池是地上池。還有打鹽水井,為了找到鹽度合適的,吳東前前後後打了5口井。

  做生鮮食品沒有捷徑可走,半路出家的吳東在發現問題後,只能再次對廠房進行搬遷和整改。同時他也總結了一套「三多」方案,即:多和養殖戶聊天、多觀察別人怎麼做,多和創業夥伴交換信息做匯總。久而久之,吳東儼然成了半個專家,對生蠔的生長習性、適宜環境,甚至是海潮洋流活動都瞭如指掌。而隨着養殖、運輸標準的建立,生蠔品質的不斷提升,「老同學蠣洱海」乳山生蠔也開始在拼多多、抖音、淘寶上走紅。

  拿着巴掌大的生蠔,吳東期盼將自己最愛的家鄉美食,分享給更多食客。